陈中华 >> 中华论坛 >> 陈中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各级组织各级政府必须领会
陈中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各级组织各级政府必须领会

陈中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各级组织各级政府必须领会


陈中华.jpg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庆年份,到处都在筹备纪念活动。但我却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生活在社会低层的百姓对此却十分淡漠,似乎如此隆重的国家庆典与己无关。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不热心国家庆典,是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这个现象不是他们觉得自身过于渺小,关心与否无关紧要,而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国家大事”和自己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国家”再怎样,也不能改变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计的现实。


  百姓对“国家”的冷热,反映的是民心取向。习主席非常关注民心问题,他从反腐败入手,全面从严治党,到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抓扶贫攻坚,到关注老百姓的就医、住房、教育等系列民生问题,其核心就是通过党和政府的行为,让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相信党,相信人民政府,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兴衰,是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而我们的各级组织、各级政府,能不能领会习主席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能不能切实赢得民心,也就成为检验执政能力的最为现实的标准。


  崇祯皇帝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继位后,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他谈笑间铲除了阉党魏忠贤集团;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朝政有了明显改观,曾一度使明朝闪现中兴的旭光。可惜,此时的大明朝整个社会已经是危机四伏,矛盾焦灼,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在外有清兵(后金)连连攻逼,内燃农民起义烽火的背景下,大明江山已经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但朝臣中却依旧争斗不绝,疆场上则是将骄兵惰。老百姓更是认定大明江山与己无关,要么隔岸观火,要么涌入李自成的起义队伍。最终,崇祯帝在杀光自己的妻女亲人后,把自己吊在了景山的歪脖树上。


  无独有偶,光绪皇帝也曾想借重康有为、梁启超等士子的力量,效仿西方的君主立宪,以挽救清王朝的覆灭。可惜,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看不清大势,尽管后来一度支持洋务运动,但老百姓已经不关心“大清江山”了,在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居然为侵略者撑船推车,甚至当起了“带路党”!今天的我们对这种“汉奸”行为当然是非常的不耻,但作为当朝执政者却是应该深刻反思:百姓何以对本朝冷漠到如此之地步?


  华夏本不是好斗的民族,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韧劲、特别能负重的民族。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态下,囿于儒家思想的熏陶,礼义廉耻、君臣尊卑观念根深蒂固,只要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就不会铤而走险;不是迫不得已,绝对不会冒“犯上”的杀头风险。如果不是秦朝的苛政猛如虎,陈胜吴广是不可能“揭竿而起”的,刘邦也就不会有演义“斩白蛇起义”的机会。


  我们当代有不少“史学大家”谴责历代王朝末期爆发的农民起义,认为是周而复始的起义战争,中断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甚至诅骂近代爆发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削弱了国力,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不彻底剖析当朝执政者何以把本就处于弱势的群体,硬是逼到“造反”的境地,更不会深刻反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历史教训。


  反思中国历史上历次爆发的大大小小的农民运动,无不是因为土地兼并、财富逐步转移到少数人手中,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导致民不聊生、矛盾尖锐对立而不得不发生的起义。也正因如此,历代更替的新王朝,在其早期是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的,也才会有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吏治清明、社会繁荣的景象。可惜的是,每个王朝最终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找不到遏制权贵们掠夺财富欲望的途径,终究难逃周而复始的覆灭命运。


  今日中国社会,既是财富极大增长和积累时期,也是社会财富走向两级分化时期。历史已经一再证明,严重的两极分化,是社会矛盾尖锐对立从而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对此,本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化解。但却有所谓的“砖家”们,不仅不为扼制两极分化出谋划策,反而把达尔文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自然界物种进化论,嫁接到他们兜售的所谓“市场经济理论”中。鼓吹淘汰“劣”的,支持“优”的,少数人积累的财富越多,就越能办更大的事,社会的发展就越快。可惜,这只是“砖家”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他们忘记了人类与自然界是有根本区别的:“优”的还想更“优”,“优”到最后无“劣”可汰时,就必然要与政府相抗衡,甚至与政府为敌。而“劣”的被淘汰下来面临生死抉择,为了生存,必然奋起反击,反过来灭掉“优”。


  今日的两级分化已经十分严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国家”之概念在人们心中已开始淡化。富裕起来的既得利益者,口头上喊爱国比普通人响亮,实际上却无一例外地申请外国国籍,不断地向国外转移财富——在他们的内心,中国这个“国家”只不过是他们继续敛财的临时栖息之地。而陷入贫困的群体,他们已没有心情去关心“国家”了。一个国家执政者的最大悲哀,莫过于老百姓对执政者彻底失望,被逼到认定“国家与我无关”的地步。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普通老百姓面对这常战争时冷漠简直是超乎想象,他们不仅没有奋起反抗保卫“国家”,反而是驻足围观、不嫌事大,甚至在联军进攻之时为侵略者提供帮助,不但在城墙下扶梯子送粮食还给进攻紫禁城的士兵们带路导航。然而,清末政权却并未反思老百姓为何会冷漠对待圆明园被烧、紫禁城被抢的主要根源,甚至搞不明白老百姓为啥要给侵略者带路,甚至一起哄抢皇家财物、损坏皇家花园。其实,八国联军烧的那是老百姓想烧不能烧的,抢的那本来也是老百姓之前被抢走的,杀的原本就是老百姓都想杀但杀不掉的。诚然,国家不过是统治者的私产,是人家的国家,统治者也从来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这样的国家,朝廷,官府,与老百姓何干呢?爱国爱官僚凭什么? 


    社会差距积累起来矛盾要是得不到有效的舒缓,积忧成疾之后那些读不起书、看不起病、找不到工作、吃不起饭、住不起房等底层老百姓恐怕会因为读不起书是因为没有关系、看不起病是因为没有医保、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有官爹、吃不起饭是因为没有社保、住不起房是因为没有权利而集中爆发。经过长期不断的积累,这类人群的怨恨和不满一旦超过人类承受的临界点,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有可能引发出巨大的能量,只要能抓住报复或者是破坏的机会,这些长期受到不公的普通老百姓在自己没有能力解决所遇难题的时候,只能依靠外力来帮助自己发泄心中的怨气,成为“带路党”那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其实,清末圆明园的带路党头子龚自珍之子龚半伦,当年不但带领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然后还做了英国公使的翻译,代表英国和恭亲王谈判,百般刁难。彼时恭王怒骂:“你等世受国恩,却为虎作伥甘做汉奸!”龚淡然回答:“我们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


   清末政权领导下的平民百姓有生以来都不可能有机会踏入圆明园半步,甚至连紫禁城内长什么样子恐怕他们祖辈都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地方门禁森严、看门狗挡道岂能容普通老百姓随意参观享受,皇家领地内收藏的奇珍异宝、收刮来的民脂民膏简直是数不胜数,也怪不得老百姓会冷漠待之而无动于衷,即便是参与焚烧、哄抢皇家财物也是情理之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两句俗语无论怎么看,都有着相辅相成的意味,用在本文中更增添了一种别有的理解。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