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粉饰太平、误党误国 当年武王伐纣前,有人对周武王说:商朝无道,百姓都在发牢骚,我们是否要讨伐他?周武王说:再等等。 后来又有人对周武王说:商朝无道,百姓不再发牢骚,而是破口大骂,是否应该讨伐?周武王说:再等等。后来又有人对周武王禀报说:现在商朝的一些贵族,富者纷纷离开商朝,投奔了各诸侯国,换了国籍,是否讨伐之?周武王说:再等等。后来有人又向周武王说:商朝百姓都不再说话了,百姓路上见面都低头而过,面带恐惧,不发牢骚,不骂,也不敢交谈。周武王拍案而起,下诏即刻讨伐纣王!结果周军所到之处,商朝百姓和士兵纷纷投诚反戈。商朝出走的贵族,富商,精英也纷纷加入讨伐商纣的行列,自此商朝统治土崩瓦解,商纣王自焚而亡! “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这是人人熟悉的话、熟知的理。但真正落实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习主席曾经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一条就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问题在于,有的党委和领导怕家丑外扬,影响个人进步,他们不习惯、容不得新闻批评;现实中更有的新闻工作者不想碰“雷区”,怕得罪人。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新闻宣传大多是报喜藏忧的多,揭短亮丑、刮骨疗毒的少,为什么有些批评报道遮遮掩掩,浑身都是艺术化处理的痕迹?根本原因还是很多领导干部喜欢听好话,没有忧患意识,习惯于在“自我陶醉”淡化处理“坏消息”。 媒体缺失了“忧患意识”社会缺少了“报忧”的动力,人们的眼中充斥着千篇一律的正面声音,所谓新闻中几乎全是领导喜欢看的“正能量”,世界领先水平、国际领先、安全稳定、人民生活幸福,欢欣鼓舞、团结、胜利的大会等等套词历久弥新。在这些媒体和上面要求正面发声的语境下,我们真的忽略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文过饰非被人为有意营造出的一种错觉对社情民意上层无法准确把握,这在以前就是典型的“欺君之罪”。 特别是现在少数官员报喜不报忧,夸大造假,好大喜功,投机取巧,只讲成绩,不讲问题。欺上瞒下。完全脱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这个社会本身就很庞杂,现实又很复杂,无视这样那样的问题非常危险。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整体上是进步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方向。如果社会热衷于所谓的“正能量”、“主旋律”只是报喜不报忧,长此以往,会让人们忘了什么叫做居安思危,忘记什么叫亡羊补牢、忘记什么叫客观面对,什么叫思想,因为思想应多元化的表达空间,而不是只允许有一种叫“正能量”的声音。 自古以来,有谄臣者国将必亡。任何社会都一定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官员的目光如果老盯着表面的好美富,恐怕多少个版面也都是一篇高度雷同的文章。一个社会所需的不仅是大量正面新闻所暗示出的安定团结感,而是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总结自我、反省自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的社会氛围。毛泽东曾说过,我们要善于和敢于自我批评。而如今我们的社会,不要说自我批评了,就连接受别人的批评有时都那么的难,如果真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在国际社会上还举步维艰?为什么社会上还有层出不穷的诸多问题? 批评是因为爱,歌颂可能会变成葬送。例子由于敏感性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由于报喜不报忧,所出现的所谓“正确的舆论导向”观念所蛊惑,导致高级黑无处不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太需要忧患意识和不畏权贵的舆论氛围。中国当下利益高度分化,冲突对立客观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站在建设性的立场去发现矛盾、纾解矛盾、弥合对立、从而达到凝聚共识,而不是揣着个人小利益的目的,为了保官帽去阿谀奉承、大拍马屁。 说真话,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应是我们应尊重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敢于说真话,如实反映情况,做到是非分明,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如果粉饰太平,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只能带来严重后果。历史上,我们曾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频繁发生的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件,有许多就是在掩盖问题的过程中埋下祸根的,就是在回避矛盾的情况下积累起来的,就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出现的。这难道不值得各级领导干部警醒并引以为戒吗?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做到这一点,防止和克服只报喜不报忧的不良风气,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 “实事求是”我们党就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着力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能力。 北京法健咨询服务中心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