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社会的每笔捐赠,必须用在刀刃上 近日,湖北省红十字会首次公布捐赠物资的使用情况,因武汉市61家发热门诊之一的武汉协和医院仅收到3000个口罩。主打整形、生殖诊疗的武汉仁爱医院却收到1.6万个N95捐赠口罩,引发舆论质疑。对此,湖北红十字会的回应却说法不一。第一次解释是“定向捐赠”,第二次又说“工作失误导致公开信息不准确”,称“N95口罩36000个”应该为“KN95口罩36000个”。“经向卫生健康部门了解,该型号产品不能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所以才拨给了仁爱医院。 武汉是此次不明肺炎疫情的中心,由于感染人数一直暴增,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频频库存告急。口罩是基础防护用品,关乎医护人员安全保障,关乎整个疫情抗击的大局。医护人员口罩等防护用品奇缺,公众心计如焚,大批捐助从海内外涌向武汉。如何用好这些物资,作为捐赠物资的主要接受方,湖北以及武汉红十字会可谓责任重大。然而,两级红十字会的表现,却给公众爱心浇了冷水,也给热火朝天的疫情防控战役带来干扰。 此次口罩捐赠风波,官方回应居然一改再改。一个社会高度聚焦,攸关医护人员权益的问题,为何处理如此草率?甚至回应的落款时间都出了错,将“2020年1月31日”误写成“2019年1月31日”。如此疏忽大意,让网友一片错愕。而且口罩数量也并非之前公布的1.6万只,而更正为1.8万只。 类似错误,已非第一次。此前,湖北省红十字会作失误把回单的“支行”写成了“之行”,也引起广泛质疑。抛开种种细节错误不谈,就按红十字会所说,因为口罩是“KN95”而非“N95”,就拨给了仁爱医院。这似乎站不住脚。关于口罩标准,相关专家此前多次在媒体做了科普。“KN95”和“N95”其实一个是国标一个是国外标准,其实就是同一个级别的医用口罩。这几万N95口罩,为何不能拨给那些紧缺口罩的医院使用?有人说这是红十字会有意“针对”武汉协和医院,这是否属实? 两次回应,到底哪一次回应为真?或许是个问题。如果按之前的“定向捐赠”说法,同样疑点重重。公开信息显示,捐出口罩的“森根亚比生物”与仁爱医院是关联企业。“森根亚比生物”缘何以捐赠名义给关联体“送”防疫口罩,是否存在捐赠造假嫌疑?森根比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矢口否认“定向捐赠”一说,那么,到底谁在说谎? 无论是基于什么理由,湖北红十字会却把大批宝贵的口罩资源,不给亟需的医院,却拨给从事整形、生殖诊疗的仁爱医院,这样的资源配置难言科学合理,更谈不上公平。红十字会辩称自己是“工作失误”,然而,这样的失误未免太低级,太不可理喻。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之前称,社会捐赠物资必须经过红十字会中转,是为了统一归口,避免现在疫情防治的过程中由于混乱,被某些人钻空子。可结果似乎相反。 此次疫情中,红十字会错误百出,大批社会捐赠难以及时送达一线医护人员手中,效率之低,令人大跌眼镜和。红十字会的此番表现,能否对得起全民的爱心?由红十字会垄断捐赠的接受和分发,让红十字会掌握了巨大的权力,这样做是否真的合理?以红十字会的管理能力和信誉,能否承担这个重任,显然是个问题。 口罩风波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红十字会需要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事件暴露的捐赠物资管理的粗放和混乱,值得警醒。慈善事业应当是“玻璃做的口袋”。一个慈善组织你不管做什么事,花多少钱,都要让捐助者与受助者,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做得毫无挑剔,如此公众才可放心地把捐赠交给你。湖北红十字会被质疑也给参加疫情防控的各路公益机构或慈善组织提了一个醒,公益一定要摊在阳光下,禁得起人民的监督。 要避免类似争议再次发生,让公众的善意不再遭遇管理者的颟顸。社会捐赠物资的管理使用,当作到准确、透明,效率也亟需提高。红十字会一家独大,垄断资源分配的格局,也需要打破,向民间放权。社会的每笔捐赠,必须用得及时,用得科学,用在刀刃上,否则只会让医护人员心寒,辜负公众的信任。做慈善,首先得有善心,得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心。我们在任命官员的时候,真的不能随便就弄一个人去担任红会会长、书记,担任福彩中心书记、主任了。 北京法健咨询服务中心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