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疫情防控越是关键时期,越要运用法治思维方式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自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一心,针对疫情出台了各方面防控措施,阻断疫情传染途径,全力抓好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战“疫”取得了一些成绩。根据全国疫情相关趋势图及其解读看,全国新增疑似病例数正在出现下降趋势,防疫成果值得肯定。这当然与全国齐心协力、令行禁止密不可分。但从目前的形势看,一些地方也出现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犹不及”甚至“过激”的现象。若这些现象继续持续,将肯定有损于当地老百姓的民生福祉,甚至有违于党中央政策的初衷。当前出现的措施“过激”现象可以概括为五“失”: 一是一些区域出现了“民生失稳”的迹象。“丰衣足食”是中华文化中春节福祉的具体体现,更关系到各地民意对经济的稳定预期。然而,据实地调查,近日多地出现新鲜蔬果、鱼虾、豆腐等商品短缺现象。即使在大城市的一些大超市,鲜蔬鱼果车辆多有因“防疫情”被阻隔进城的现象存在。 二是一些地区出现了“出入失控”的可能。实地调查注意到,全国多地出现了乡间甚至县镇道路遭阻隔的现象。特别在南方多省,一些乡间通行必经道路被人为中断,即使正常的访客通行、过路客也常有被阻止,导致本应正常的地方往来受到严重阻碍,致使物流供应系统严重失灵。 三是一些省份出现了“农业失时”的风险。据实地调查,东北三省、山东等省份不少农村已封村、断路,对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养鸡业等养殖周期相对较短的行业造成打击。产成品运不出去,饲料等运不进来。一些养殖户可能会眼睁睁地看着养成的猪、鸡饿死,或者直接杀死后掩埋。农业和养殖业中,农时非常重要,一旦失时,则很可能至少一年无法弥补。 四是一些城市出现了“工业失序”的预期。在实地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北方一些地方工厂复工被无理限制。部分疫情并不严重的省市,企业希望复工、员工希望复业,他们承诺复工时做好防疫工作,但被当地政府“一刀切”地要求必须停工、停业,即使企业安全防疫工作到位,仍被要求无限拖延。悄悄“复工”遭举报的现象也频现。正常的工业生产秩序一旦无法维持,有可能导致区域性工业体系的运行紊乱。 五是一些国民出现了“社会失范”的行为。课题组的人员多次亲历和听说,有些地方对武汉乃至湖北籍人员采取的不文明、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极端做法与歧视态度。有的地方在挂横幅“不欢迎武汉返乡人员”、“途经本市必须隔离14天”等,有的地方在重点防控对象门上贴封条,还有的地方把武汉返乡人员的家门用粗木条封住、用钢管焊住。一些地方“拒绝鄂A牌照私家车路过”,到一些酒店“拒绝湖北人入住”等。此类现象已经有侵害公序良俗之嫌。 从总体上看,全国人民“防疫情”依法、按规、照律,个别民众出于对生命的重视付诸于严苛方式短期内也能理解,但若让诸多过激“防疫”措施持续下去,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传染途径的同时,人流、物流、资金流可能都会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些影响通过网络放大,极有可能大幅降低市场预期,重创国计民生。 此次疫情防控,无疑是对各地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而这又具体体现在各地依法防控的相关行动上。在此过程中,不能因疫情严重,就让法治站到一边,相反,越是关键时期,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尊重法治,不是疫情防控的障碍,而是打赢这场阻击战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抗疫关键时期,各地都应坚守法治底线,谨慎动用行政权力。 坚持依法防控,首先要依法保障民众基本权利,避免过度使用强制手段。比如,一些地方采取的封路、封小区、封村庄等举措,出发点当然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但在相关决策出台前,应根据本地疫情实际情况,考量其防控措施是否适度、必要。 具体来说,一是决策程序应严格依法。什么样的部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应该严格依法决策。如果未经批准擅自采取封城堵路、封门断路等粗暴的措施,就有违法之嫌。二是采取防控措施要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同时努力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三是执行也要严格依法,做到执行有度、合情合理。例如很多人买不到口罩,商场超市地铁又规定不戴口罩者不准进入,就产生多起纠纷,有的还演变成刑事案件。规定不戴口罩不得进入可以,但前题是人们能买到口罩。 例如我在群里发现燕郊鑫岭社区在群里发的紧急通知:凡是在北京上班的人员从明天开始一律禁止出入小区,如果必须上班,请在单位解决食宿问题。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请妥善安排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规定者也明知会产生纠纷,还在规定上特別注明。众所周知,北京的单位绝大多数是不可能提供员工住宿的,年前几十万在北京上班住燕郊的人,现在规定去北京上班不让回燕郊住,上班单位又不能住怎么办? 就必然发生纠纷,上班没地方住,不上班还可能会被开除而失业,没钱吃饭交房租怎么办? 当前,内地所有省市均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政府依法具有了划定控制区域,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等应急处置权。授予地方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权,对于防控疫情无疑非常重要,但这绝不意味着,一些地方就可以滥用权力。 因此,越是抗疫非常时期,越是不能偏离法治轨道。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既要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更要依法严格约束权力,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建设,保护民众权利和企业利益,把法治精神和要求贯穿到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确保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其实,新型冠状病毒性的肺炎,可防可治的,国民不要过度恐慌。截至2020年2月8日19时,累计追踪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345498(没有追踪到应该还有不少),死亡病例724例,而治愈出院病例2211例。另外,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并非一定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症状,多数被感染者在10-14天的潜伏期内并无任何症状,在机场、车站、码头以发热来测定防控是无效的。只要做到人人都知道防治知识并出门戴口罩,完全可以让民众自由工作生活。 北京法健咨询服务中心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