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 中华论坛 >> 陈中华: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陈中华: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陈中华: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陈中华.jpg

  新型冠状病毒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动态防御,一边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一边积极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用加速生产所创造的防御能力(比如口罩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比如买口罩的钱)去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动态防御,并不是让大家到处跑,而是在尽可能减少传染的情况又尽可能的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不是让企业等死、让大家坐在家里饿死!这次从武汉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中国经济民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是很多平常人难以想象的。

武汉李女士坐在阳台上敲锣求助

因没有戴口罩跳河自杀

因没有戴口罩被踢抓

1.webp (1).jpg

  

1.webp (2).jpg

  2019年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0050亿元,旅游业收入5139亿元。2020年春节假期10天,消费几乎停摆,零售和餐饮业收入锐减,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比上年同期下降近73%,旅游相关行业陷入冰冻状态。专家估算,仅零售、餐饮和旅游市场的直接损失就超过1万亿元!

  如果你觉得宏观数字是冰冷的,那我们看看一个个具体的微观案例吧。别人在流泪,因为不是你,或许你觉得不痛不痒!

  一个靠卖冰糖葫芦谋生的老大爷,因为疫情影响到处封锁,他到哪里卖冰糖葫芦都被冰冷的赶出去。冰糖葫芦卖不出去了,他的一日三餐就没有了着落,欲哭无泪!

1.webp (3).jpg

  一个在大城市的外地打工者,新年没有回家,想多赚些钱。但受疫情影响,不但一分钱没多赚,收入反而断了,但房租还要照付,他在老家的妻儿老小还等值他每月往家里汇钱呢!再持续下去,他都要喝西北风了,在县城寄宿上学的两个孩子怎么办?

1.webp (4).jpg

  一个50岁出头的中年男子,两个孩子都在读大学,他平时靠做点小生意养活一家人。今年春节,他花高价租了迎春花市的一个摊位,还借了十几万进了一批货,就等着除夕夜大赚一笔。结果因为新型肺炎疫情,已经支付的租金、货物都要化为乌有。他现在非常焦虑,感到自己快要破产了,接下来两个在读大学孩子的生活费怎么办?

  一个经历几次失败的创业者,借钱准备在2020年的开始重新大干一场。但因为武汉新型肺炎的到来,他的业务发展计划全部停滞,收入断流,但租金、利息、还款的压力却丝毫不减。他痛心的说,如此下去,他的人生要破产了!

1.webp (5).jpg

  一个90后小姑娘,因为受疫情影响,她的公司无法开工,所以没有返回工作城市,只好在家待着。在无聊刷朋友圈时,她看到老板在朋友圈里说,公司再这样下去就要破产了。她才猛然惊醒,原来自己快要失业了!!

  如果她所工作的公司破产了,现在这情况,下一个工作哪里找啊?而且,她的信用卡分期、花呗分期都要还呢,工作城市的房租还得交。如此下去,除非向爸妈求救,否则这小姑娘就可能要信用破产了!

  一个餐馆的老板,原本准备了很多年夜饭的食材,但因为疫情影响,年夜饭全退了,损失惨重!现在处于停业状态,但房租、还款还得照付。他说,再持续歇业下去,他和他的饭店就要破产了,他就要沦为社会底层,全家人都得跟着遭殃!

1.webp (6).jpg

  一个工厂的老板,他的工厂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工,订单取消,企业收入断流,但工资需照付、房租及还款却无法减免。他说,再这样两个月,他的工厂就要破产了,他辛辛苦苦奋斗多年的基业即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1.webp (7).jpg

  实际上,大量的中小企业,甚至包括很多大企业,所储备的现金流不会超过3个月,如果疫情延续,开源开不了,节流也不能节,剩下的就只能是等死。

  餐饮龙头企业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说:“我们一个月工资发1.56个亿,两个月就三个多亿,三个月就四五个亿了。哪个企业储备那么多现金流?即使贷上款发工资,我觉得撑不过三个月。”

  两三个月过后呢?企业破产、个人破产,那就可能是横尸遍野了!连政府的税收也要锐减了!难道靠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过日子吗?

  如果靠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过日子,即增加货币但生产服务减少,那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又要来了!收入减少再通货膨胀,我不知道更多的企业及个人怎么活?

  不用美国贸易战打中国,如此下去,我们自己就坐着等死了!

  所以,我非常反对停工停业、到处封锁、交通阻断的静态防御方式!这样下去,企业破产、个人破产,政府税收也不保!

1.webp (8).jpg

  新型冠状病毒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动态防御,一边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一边积极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用加速生产所创造的防御能力(比如口罩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比如买口罩的钱)去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我所说的动态防御,并不是让大家到处跑,而是在尽可能减少传染的情况又尽可能的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不是让企业等死、让大家坐在家里饿死!

  经济正常运行的动态防御会消耗更多的口罩及消毒液等物品,但即便是一个人消耗10个口罩,也只不过是几十元或上百元的事情(以成本计算则更低)。

  以停工方式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对企业、商户及个人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新型冠状病毒所直接带来的损失。这可能是几十倍或几百倍的差别!

  对数千万中小企业、商户及数亿个人来说,歇业、停工——静态防御新型冠状病毒就是在等死!其损失远远超过新型冠状病毒或中美贸易战!

1.webp (9).jpg

  也许有人说,生命比赚钱更重要。但赚钱一定会影响生命吗?个人买不到口罩、医院缺乏防御及治疗物资,不更危险吗?

  看看现在,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口罩生产第一大国,由于受春节及疫情停工停运的影响,全国人民买不到口罩,大量医院缺乏口罩及其他医疗设备,难道这不更危险吗?

1.webp (10).jpg

  中国口罩生产能力占全球50%,日生产能力高达2000万,但受春节及疫情停工停运影响,仅能利用产能的40%。

  也就是说,一边是全国人民及药店买不到口罩,连医院都缺乏口罩;一边是口罩产能无法充分发挥,相关企业及全国人民都干着急!这不等于是坐着等死吗?

1.webp (11).jpg

  如果不受春节放假影响,各行业正常生产运营、物流顺畅,按照三班倒,外加扩大生产线,日产6000万口罩或更多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生产供应能力,难道不更安心吗?

  实际上,作为和2003年非典(非典型肺炎、SARS)十分相似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并没有那么可怕。

  以2003年的非典为例,非典的传播曾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但绝大部分损失并不是非典本身,而是来自对非典的恐惧及应对方式,很多就是类似于今天的情形。

  据统计,2003年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死亡人数919人,死亡率10.9%。其中,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死亡率6.55%(可能得益于中医等治疗措施)。

  实际上,尽管引起全国乃至全球的恐慌,但死于非典的人并不多。对比其他疾病或死亡,非典的染病及死亡人口是很少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相关部门统计等数据,中国每年车祸死亡约20万人、流感死亡约9万人、工伤事故死亡13万、自杀死亡28万、药物不良反应死亡20万、饮酒死亡70万人、吸烟死亡100万人……这些数百倍、数千倍于非典死亡人口。

  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度恐慌,过度恐慌的结果只会让我们损失惨重!

1.webp (12).jpg

  现在的当务之急,尽快恢复交通运输,让所有口罩、消毒及医疗用品的工厂尽快复工并尽最大能力的进行生产,尽最大可能的提高预防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能力。

  同时,各行业也应该有序的尽快复工,尤其是工业体系和交通运输优先复工,在积极防御的情况下恢复正常生产运营,降低疫情对各产业及广大民众的经济影响。

  与其等死、饿死,还不如带上口罩正常生产运营。你说呢?发布这样的文章,我知道是要被骂的。但即使被骂,我还是要坚持说一下。

1.webp (13).jpg

  有句话说:你没有穷过,就不知道穷人的难处;你没有当过老板,就不知道老板的痛苦!

1.webp (14).jpg

  或许你现在是处身事外,或对你影响不大,或者你还没有充分发现影响。因为疫情所碾压的,还不是你!但是,你无权骂别人所遭受飞来横祸的痛苦!我认为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好防护准备继续工作生活才是正当的应对之策。不然天灾疫情没把人病死,而疫情控制极端化的后果倒把人搞死了,人祸更严重!  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无疑是对各地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而这又具体体现在各地依法防控的相关行动上。在此过程中,不能因疫情严重,就让法治站到一边,相反,越是关键时期,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尊重法治,不是疫情防控的障碍,而是打赢这场阻击战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抗疫关键时期,各地都应坚守法治底线,谨慎动用行政权力。坚持依法防控,首先要依法保障民众基本权利,避免过度使用强制手段产生官民矛盾。比如,一些地方采取的封路、封小区、封村庄等举措,出发点当然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但在相关决策出台前,应根据本地疫情实际情况,考量其防控措施是否适度、必要。


    具体来说,一是决策程序应严格依法。什么样的部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应该严格依法决策。如果未经批准擅自采取封城堵路、封门断路等粗暴的措施,就有违法之嫌。二是采取防控措施要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同时努力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三是执行也要严格依法,做到执行有度、合情合理。例如很多人买不到口罩,商场超市地铁又规定不戴口罩者不准进入,就产生多起纠纷,有的还演变成刑事案件。规定不戴口罩不得进入可以,但前题是人们能买到口罩。


    例如我在群里发现燕郊鑫岭社区在群里发的紧急通知:凡是在北京上班的人员从明天开始一律禁止出入小区,如果必须上班,请在单位解决食宿问题。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请妥善安排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规定者也明知会产生纠纷,还在规定上特別注明。众所周知,北京的单位绝大多数是不可能提供员工住宿的,年前几十万在北京上班住燕郊的人,现在规定去北京上班不让回燕郊住,上班单位又不能住怎么办? 就必然发生纠纷,上班没地方住,不上班还可能会被开除而失业,没钱吃饭交房租怎么办? 


  自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一心,针对疫情出台了各方面防控措施,阻断疫情传染途径,全力抓好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战“疫”取得了一些成绩。根据全国疫情相关趋势图及其解读看,全国新增疑似病例数正在出现下降趋势,防疫成果值得肯定。这当然与全国齐心协力、令行禁止密不可分。但从目前的形势看,一些地方也出现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犹不及”甚至“过激”的现象。若这些现象继续持续,将肯定有损于当地老百姓的民生福祉,甚至有违于党中央政策的初衷。当前出现的措施“过激”现象可以概括为五“失”:


  一是一些区域出现了“民生失稳”的迹象。“丰衣足食”是中华文化中春节福祉的具体体现,更关系到各地民意对经济的稳定预期。然而,据实地调查,近日多地出现新鲜蔬果、鱼虾、豆腐等商品短缺现象。即使在大城市的一些大超市,鲜蔬鱼果车辆多有因“防疫情”被阻隔进城的现象存在。


    二是一些地区出现了“出入失控”的可能。实地调查注意到,全国多地出现了乡间甚至县镇道路遭阻隔的现象。特别在南方多省,一些乡间通行必经道路被人为中断,即使正常的访客通行、过路客也常有被阻止,导致本应正常的地方往来受到严重阻碍,致使物流供应系统严重失灵。


  三是一些省份出现了“农业失时”的风险。据实地调查,东北三省、山东等省份不少农村已封村、断路,对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养鸡业等养殖周期相对较短的行业造成打击。产成品运不出去,饲料等运不进来。一些养殖户可能会眼睁睁地看着养成的猪、鸡饿死,或者直接杀死后掩埋。农业和养殖业中,农时非常重要,一旦失时,则很可能至少一年无法弥补。


  四是一些城市出现了“工业失序”的预期。在实地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北方一些地方工厂复工被无理限制。部分疫情并不严重的省市,企业希望复工、员工希望复业,他们承诺复工时做好防疫工作,但被当地政府“一刀切”地要求必须停工、停业,即使企业安全防疫工作到位,仍被要求无限拖延。悄悄“复工”遭举报的现象也频现。正常的工业生产秩序一旦无法维持,有可能导致区域性工业体系的运行紊乱。


  五是一些国民出现了“社会失范”的行为。课题组的人员多次亲历和听说,有些地方对武汉乃至湖北籍人员采取的不文明、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极端做法与歧视态度。有的地方在挂横幅“不欢迎武汉返乡人员”、“途经本市必须隔离14天”等,有的地方在重点防控对象门上贴封条,还有的地方把武汉返乡人员的家门用粗木条封住、用钢管焊住。一些地方“拒绝鄂A牌照私家车路过”,到一些酒店“拒绝湖北人入住”等。此类现象已经有侵害公序良俗之嫌。


  从总体上看,全国人民“防疫情”依法、按规、照律,个别民众出于对生命的重视付诸于严苛方式短期内也能理解,但若让诸多过激“防疫”措施持续下去,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传染途径的同时,人流、物流、资金流可能都会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些影响通过网络放大,极有可能大幅降低市场预期,重创国计民生。


    当前,内地所有省市均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政府依法具有了划定控制区域,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等应急处置权。授予地方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权,对于防控疫情无疑非常重要,但这绝不意味着,一些地方就可以滥用权力。尊重法治、依法防控,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而抗疫关键时期,尤需各地严守法治底线。因此,越是抗疫非常时期,越是不能偏离法治轨道。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既要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更要依法严格约束权力,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建设,保护民众权利和企业利益,把法治精神和要求贯穿到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才能确保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2月6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再次强调经济生产的重要性。


  当前,最需要避免的是,人为造成经济下行预期。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国的发展全局是一项战略任务,而防疫战役是一场遭遇性质的“阻击战”。目前出现的一些“重防疫、轻经济”、只顾严防死守而忽略发展大局的现象,可以说是部分人没有完全理解、吃透中央政策,把防控疫情工作极端化了。为了防控疫情而造成近乎全面停工、停产、停运,必须考虑是否存在为了战术目标损害战略目标的问题。在并非必要的情况下,其实是源自某些官员的“懒政思维”。


  疫情结束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都是有可能的。为此,一些地方采取完全抑制经济的措施以控制所谓的“病毒”传染,势必会造成对下一阶段中国经济运行的强烈下行预期。这种预期持续下去,就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硬停摆”,最终表现为对内脱节,对外脱钩。“防疫”安全与经济生产之间必须要达成一定的平衡:


  消费需求可以减,但供应链不能断。在全社会限制生产、限制运输、限制供应的同时,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但实际上总需求只是被推迟,并不会减少。而没有了基本生产、阻止了基本运输、没有基础供应、耗光基础库存后,就可能导致对内供应不足,对外无货可出,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在原有的成本优势已经下降的背景下,如果因疫情的冲击而自动断供,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中间地位和关键地位就有可能被取代。


  消费欲望可以控制,但居民收入不应抑制。目前一些地方的措施是直接让大多数餐饮业门店关门歇业,居民无处外出消费甚至买不到过年所需的鲜鱼、水果。对比2019年春节,2020年超长“春节”造成实体经济损失数万亿元,交通运输损失超5000亿元。停工停产导致不少农民工不能够返城,个体工商户无法经营,由此导致劳动者收入下降或没有收入来源,只是坐吃山空,而物价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上涨,长此下去这些人的生活都将出现困难,稳定性不保。


  供给侧运行可以放慢,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倒退。不能复工的企业也只能苦苦支撑,特别是占到企业总数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季度还可能勉强维持,时间长了,在职工工资、房屋租金、费用、银行贷款等等各种成本压力下,多数企业很难支撑下去,而企业大量倒闭将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影响社会稳定,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意愿,形成恶性循环。如此循环下去,企业的债务高企,地方债上升,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资金流恶化,甚至导致流动性枯竭而引发金融风险,血脉不通经济肌体就很难存活。因此,从供给侧角度看,经济可能会脱节而陷入混乱,与不防疫一样导致经济生死。


  需求侧短期可以承受,但长期发展空间不应被压缩。从需求侧来看,封城、封路、封社区导致了消费的下滑,出口的锐减以及投资的延迟,会导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侧三驾马车全部乏力。总之,无论是供给侧经济的停工停产,还是需求侧的停滞,都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停摆,因此亟需在全面战疫的同时,在保障安全卫生前提下,抓紧组织复工复产,可以组织专厂、专线、专车、专人和专区。从国际经验来看,2009年以来甲流疫情导致美国进出口下滑和寨卡疫情导致2015年巴西经济下滑甚至经济危机都需要严重警惕。


  进出口可以下降,但不应与世界“脱钩”。从对外的角度来看,只顾安全不管生产和出口,就不只是脱节这么简单,而可能导致与世界脱钩。截止到2月4号已经有超过1万架次的国际航班被迫暂停,中国的出境游和旅行团都被迫停止,入境游也受限。但更可怕的不仅是出入境游览人数的锐减,也会导致因生产停滞出口出现断崖式下降,进口也由于运输中断而停滞。尽管2月6日中国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关税减半,但是对美国贸易摩擦并不能完全缓和,还有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目前有90多个国家对中国的产品和贸易加强检验检疫甚至采取限制,如果我们供应不足,只管安全不管出口的话,将可能导致中国对外的主动“脱钩”。如果我们没有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话,不用其他国家对我国人员、贸易进行限制,我国经济就会陷入不能正常运转境地,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不打自倒”。


  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抓紧复工复产,必须要抓住、保证和稳固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保证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被改变,确保我们的库存永远都充足充盈,所以一定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能在战疫和顾安全的同时,丢弃生产、限制生产,也不能为了仓促复工复产不管防疫不顾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障安全卫生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尽快复工,全面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者相辅相成,一手保安全,一手保供应,既防疫又生产,做好战疫和安全是前提,而保生产是基础也是保障。保安全,保生产,保经济。对此,全国各地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类治理,分类复工。每个省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恢复生产。一是没有疫情的地区,要在确保不让疫情传入的同时,通过专人专车专厂专线的方式,推动恢复生产,抓供应、抓保障、抓运输。二是在疫情不严重的地方而生产亟需的区域,则要在做好防疫,控制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三是在有疫情而生产不急需的地区可以考虑延迟复工复产。四是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全力以赴要抓好抗战疫情,但也要派专人专车保障基本的国计民生。


    其实,新型冠状病毒性的肺炎,也是可防可治的,国民不要过度恐慌。截至2020年2月8日19时,累计追踪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345498(没有追踪到应该还有不少),死亡病例724例,而治愈出院病例2211例。另外,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并非一定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症状,多数被感染者在10-14天的潜伏期内并无任何症状,在机场、车站、码头以发热来测定防控是无效的。只要做到人人都知道防治知识并出门戴口罩,完全可以让民众自由工作生活。


    北京法健咨询服务中心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