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 中华论坛 >> 陈中华:国家的大疫当前,官员要注意吃相
陈中华:国家的大疫当前,官员要注意吃相

陈中华:国家的大疫当前,官员要注意吃相


陈中华.jpg


近日,陕西省安康市通报了对网络反映市中心医院公示中存在“院领导抗疫补助高于援鄂一线人员”问题的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问责处理。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杜清华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杜清华同志任市中心医院院长,免去市中医医院院长职务;免去陈文乾同志市中心医院院长职务;免去董根文同志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正县级)、市儿童医院院长(兼)职务;胡章学同志任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


2020年2月24日,安康市中心医院按照中省关于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政策要求,开展摸底统计和核定工作。3月2日,市中心医院依照“在本单位公示5天后,上报有关部门审核,逐级上报审定”的程序要求,在本单位公示《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统计表》,引发关于“医院领导抗疫补助高于援湖北一线人员”的舆情。


据央视新闻消息,舆情发生后,安康市及时成立核查组进驻市中心医院。经核查,市中心医院在落实新冠肺炎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未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对发放范围、补助时限和补助标准把关不严,对专家组中的院领导简单按全勤计算,其他人员按出勤计算,导致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造成“院领导抗疫补助高于援鄂一线人员”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该市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陈文乾、董根文予以免职,并给予政务记过处分;对负有监管责任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王龙军予以诫勉;对其他责任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有关单位处理。安康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卫健委派驻工作组监督指导市中心医院,严格按照中省关心关爱一线疫情防控人员补助政策规定的标准和范围,据实做好统计、审核、公示、上报、发放工作。


好多人说,新冠疫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社会各自的问题。而这一个多月以来,疫情之下暴露最多的,正是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这几天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下山摘桃”式的抗疫补助分配方案,让舆论再次哗然。1月30日,财政部和国家卫健委发文通知,对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这笔补助,相信每个会生病的人,都会觉得非常必要。但安康中心医院的做法,却让人觉得“吃相”太难看了些。


疫情爆发以来,医护人员战斗在救护一线,有的累倒,有的染病,有的染病后病故,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疫情得到控制,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按说医院领导都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的三硬人员,在全民抗疫的形势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拿点补助,情有可原,但是,你们拿钱金额远超一线救护人员,怎么看也与三硬相违背。


从明面上看,医院领导收入有时没有主刀大夫高。这很正常,主刀代夫靠本事吃饭,他赚的是辛苦钱、技术钱、风险钱,作为医院行政领导,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开着会发个文件出个政策,这活大部分人能干,你拿太高工资,还真说不过去。从最近几年爆出医院腐败大案看,基本上与领导收取药品、医疗器械回扣有关,他们的灰色收入远高于工资收入,几成潜规则。收入这么高,还要与一线人员争蝇头小利,这也太贪了。


有人可能说了,多大点事?现在还在公示,钱还没领到手,不领就是了,最多挨个警告,事过后还不是歌照唱舞照跳?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大疫当前,全国都在聚集会神战疫情,在这个节骨眼上,你搞出这么个事情,捅出这么搂子,搞得全国皆知,主要领导免职都是较轻处理,如果再立案侦察,察出其他问题,事情就严重了。无论结果如何,事情怨不得别人,一怨安康中心医院领导太贪,二怨自己智商太低,三怨他们胆大包天,仅此而已。


爆料人称,根据医院公布的补助方案,真正在一线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拿到的补助只有两三千元,有一位每天在一线的护士,甚至只得到300元补助。而院领导、科室负责人以及一些行政人员,补助却有八千多元,甚至有些达到一万二千元以上。让该院医护人员特别寒心的是,三名参与支援湖北的一线医护,拿的补助甚至不如待在后方的人。其中最少的一位只有区区3300元,而大部分院领导,都拿到一万多。


国家和地方出台多种奖励措施,或为其子女考试加分,或给予他们物质奖励。但是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的奖励措施却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原来他们吃相太难看,他们的奖励金额,不是向一线倾斜,而是向领导倾斜,医院领导奖励金额在八千到一万五之间,一线的医护人院普遍在八千元以下,有的医护人员甚至仅有几百元,这也太离谱了吧。


更为讽刺的是,曾被该院拿来作为典型事迹大加宣传的一位护师,最多时一天接待了16名患者,安康医院在宣传中说她放下生病的三岁儿子,义不容辞支援发热门诊,“快要累瘫了”。但到了发放补助的时候,这位“对神圣工作充满热情和决心”的护师,只拿到3800元。这真是太“欺负老实人”了。院方领导们面对她生病的儿子,就不汗颜么?


我并不是说非一线医护人员就不该领取补助,领导干部的协调、后勤部门的支援,都是一线医护人员打赢抗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中央财政发放的补助中,也规定了对参与疫情防控的其他人员,按照每人每天200元的标准补助。如果部分领导干部在抗疫部署中确实付出很多,适当多领取一些补助,群众是会心服的。但按照官职来领取这样的“辛苦钱”,干活的普遍拿不过讲话的,显然失去了补助的原本含义。


安康中心医院事后回应称:存在对一线防控人员工作补助核定标准把握不准、审核不严等问题。其实仔细研究一下这份补助发放方案,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审核不严,反而是非常认真地在钻漏洞。哪些人按照300元的标准发,哪些人按照200元的标准发,都列得很清楚。在模糊的规则操作之下,院领导们的补助标准和补助天数,总能算得高高的。


一些院领导干部,甚至行政人员的特权,其实反映了不少“体制内”单位的一个通病,就是行政权力凌驾于专业权力之上。医院的本质属性是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才应该是医院的主体,行政部门是为医院的运行和医疗活动开展提供服务的。但在一种不正常的风气之下,医护人员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反而逐渐在有的单位中成为“弱势”。一些干部甚至行政人员掌握了资源的分配权力,疫情防控这样的大事,他们不必冲锋在前,但发放补助这样的好事,他们却享有“优先”。这样的事,岂止发生在医院。


疫情发生以来,从庙堂到江湖都涌动着对医护人员的敬意。对白衣天使的关爱,应该落实在还他们以职业尊荣感,剥除体制性因素加之他们的不合理负担。安康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文乾是去年8月份到任的,当地群众寄希望于他能够提升中心医院的服务水平。他在上任之初也曾表示,人才是医院建设的第一动力。疫情发生后,他跟一线医护人员谈话时,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坚守岗位。可这次他带头给自己发了一万多补助,这个做法医护人才显然很难定信心、守岗位。


事后面对舆论质疑,中心医院承认错误的态度倒是挺积极,连用“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严密审核”、“认真反思”这样的句式。我倒不是对排比句有偏见,但他们把问题原因归结为“错将拟上报审核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名单公示为补助标准”,总觉得不像是“不遮不掩”的态度。一个真正认真反思过的领导干部,此刻想的不应是如何把“舆情”降下去,而是直面问题本质,并深刻思考如何革除那些体制性的弊端。补助发放实际放情况,一定要有一线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天数,并公布于社会,接受百姓监督。只有这样,医护人员才能真正在岗位上获得信心。


北京法健咨询服务中心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