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粮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石油是人类的主要能源 一提到粮食安全,总有人不忘标榜‘我们用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18%的人口’,国务院2008年制订《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10年后的2018年,有官部门宣称‘小麦、水稻和玉米的自给率约95%’。猛一看95%的成果和目标似乎对榫,但细究起来却发现并不是一回事。 首先,按照‘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这个目标要求,18亿亩耕地是必须坚守的红线,但国情之下房地产和基建一直在蚕食耕地,长此以往如何守住红线?2018年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全面叫停跨省域异地补充耕地,将‘18亿耕地红线’修改为‘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再看粮食自给率。翻阅近年海关数据,每年超过1亿吨的粮食进口数字不会说谎。根据统计局2017年公布数据,当年我国粮食自给率仅82.3%,不仅远低于95%的目标,即使距离世界粮食安全标准90%也差了不少,如果再把这个百分点乘上14亿人口基数,庞大的粮食缺口便瞬间凸显了出来……然而95%又是怎么回事? 数据显示,2005年粮食自给率100.9%是一道分水岭,此后逐年下滑至2010年的90.21%,2014年87.09%,2017年进一步下滑到了82.3%。粮食整体自给率逐年下降,就把达到标准的主粮单列出来证明粮食安全,显然说服力不足,它混淆了粮食和主粮的概念,国人除了吃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粮外,难道不吃豆制品和肉类?以大豆为例,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8851万吨,自给率不足15%。 然而即使只是这个自给率也代价沉重。如同为了增加出口创汇牺牲了资源和环境,为增加粮食产量我们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农药和转基因已经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而我们的化肥用量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连续30多年占全球1/3,稳居世界首位,化肥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代价是土地板结、地力下降、过剩化肥污染水源…… 随着全球旱涝灾害越来越频发,农药、化肥、转基因、进口……勉力维持的粮食供需平衡本已非常脆弱,然而2019年后我们还不得不面临虫灾肆虐的巨大风险。 今年以来发生在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的蝗灾令人触目惊心,黑压压的蝗群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人类烤串、鸡鸭只是笑话,甚至包括无人机在内的飞机播洒农药都无能为力。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官员克里斯曼悲观地声称, 6月份蝗虫数量恐怕会达到目前的400倍!受灾地区粮食生产将面临灭顶之灾…… 令国人稍感欣慰的是,蝗群最高飞行高度2000米,根据其飞行路线判断,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足以成为我国的天然屏障,这是我们的农业部官员并不担忧蝗灾的底气。问题是,如果蝗群沿缅甸-老挝-云南侵入大西南呢? 眼下比蝗灾更要命的是草地贪夜蛾,2019年正是它造成了我国25个省份受灾。3月5日,农业农村部称,草地贪夜蛾已经入侵到我国,在西南、华南适于生存。据监测今年草地贪夜蛾基数大,北迁的时间提早,预计是一个重发生的态势……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要知道我们是全球最看重‘稳预期’的国家,新冠疫情早期的处理方式、全球对此所持的态度……此时官方用如此凝重的口吻描述草地贪夜蛾显得极不寻常……而和面对蝗灾类似,我们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粮食生产的破坏叠加蝗灾影响全球粮食出口市场,就很要命了。 根据2019年我国发布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超过1亿吨,占全球粮食贸易1/4,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显示,我国从2013年第42位滑落到2018年第46位。我们苦守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上限,不得不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 国际粮食市场。粮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石油是人类的主要能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这是对粮食、能源和货币最深刻的诠释。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而粮食和石油由美元定价。 2018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一切都看到了,从贸易到科技、金融、资本……龃龉向全方位蔓延,好不容易经过13轮磋商后达成1.15一阶段协议,然而一场疫情让双方再度出现履约分歧,又引发了新的、更大的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粮食是战略资源,能买得到的前提条件是有人愿意卖给你。除了改革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提高粮食产量,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与世界沟通方式,为可能爆发的自然灾害、贸易龃龉甚至战争预留下后路。 北京法健咨询服务中心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