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 中华论坛 >> 陈中华:防疫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容外籍人员肆意妄为
陈中华:防疫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容外籍人员肆意妄为

陈中华:防疫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容外籍人员肆意妄为


陈中华.jpg


    当前,外防输入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很多工作人员都在承受重压,很多普通百姓也在做出牺牲。重不要紧,就怕不公。只要一视同仁,大家负重前行,起码心气儿也顺。疫情初期、内防扩散,多少人滞留武汉衣食无着,垃圾桶里拣饭吃;多少人路上进退维谷,在高速路流浪;各地对武汉回来的人员围追堵截堪称硬核,甚至出现很多过度操作,有的人从未离开当地,只因一个湖北身份证号码就被拉去集中隔离。正是这么多人的牺牲和隐忍,才换来今天的本土零增长。


    近期入境的主要以华侨和留学生为主,还有些是已经入外籍的华人,在这严防死守的阶段,应该说在更加规范的基础上,延续了硬核态势。有留学生嫌机场等候待遇太差,立马遭全网批评;有女生在隔离酒店要矿泉水,被民警上门教育,全网骂她公主病;有澳籍华人大婶不戴口罩外出跑步,保安群起攻之,报警上门训斥,随后丢了工作被限期离境……大家一条心,防疫为重,享受靠后,谁都不惯毛病。然而就在我们产生一视同仁的错觉之时,一部分真正的大鼻子来了,突然又变回了我们熟悉的画风。


    上海某隔离点来了近20个德国人,有人要咖啡、面包、果酱、浴巾、水杯、矿泉水,甚至还有的人要刀叉、红酒、披萨、吃西餐的专用餐巾……为了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工作人员连着三个晚上没睡好觉,基本都给他们办到了。还有人大晚上突然要喝矿泉水,弄不来就打12345投诉,第二天早上,工作人员顶着熊猫眼,把连夜协调运来的矿泉水给他们送去了……。一位英国籍洋女婿辗转多国回沪后拒绝集中隔离,社区上门协调。其实丈母娘和刚坐完月子的老婆也希望他去集中隔离,以保护女儿和全家,然而洋女婿咋说都不乐意。最后社区人员“出妙招”,协调丈母娘和老婆孩子住到亲戚家,把房子留给洋女婿居家隔离……。


    原来不只有黄皮肤才会患“公主病”,大鼻子别说矿泉水,连红酒都得工作人员连夜协调,留学生要矿泉水呢,警察上门“协调”……很多网友看完新闻气就泄了,软骨病都治不好,还谈啥硬核防疫?相比之下,稍微抱怨两句就被痛批“公主病”的留学生,都有点委屈了,更别说国内那些因为湖北身份证就寸步难行的老百姓了。道理很简单,我们把民警上门教育女生的话复述一遍:这是隔离点,不是住酒店,别人都能喝的白开水,你咋就不能喝?——但是20个德国人呢,隔离点不是酒店胜似酒店,工作人员当跑堂的比服务员都勤快,别人协调口罩,你协调红酒,这跟防疫有关系吗?怕老外闹,警察是干什么吃的,只会教育留学生吗?


    那个洋女婿更令人生气。他去过德国、法国、瑞士,经台北转机回到上海。尽管家中有丈母娘、妻子及两个月大的孩子,可这位洋女婿就是不愿去集中隔离。在百般劝说均告失败之后,当地居委会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家人先去亲戚家住,洋女婿则按其心愿在家隔离。乍一听,这是个关爱国际友人、体现工作温度的故事,仔细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


    眼下,“外防输入”压力山大,本着“一视同仁、中外一致”的原则,各个城市都把外籍人士纳入健康管理中。这不仅是一种科学的防疫方法,更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虽然上述居委会在大费周章后,依靠家庭内部妥协“解决”了问题,但本质上还是原则之外的“变通”。尊重善待外籍人士无可厚非,但因为一个洋身份就搞起“超国民待遇”,不仅是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任,更传递了一个不好的信号,似乎强制手段还会“看人下菜碟”。


    我国防疫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就在于“防”。疫情初期,不乏国人觉得戴口罩很烦、居家隔离很闷,但随着对疫情认识的加深,出于对人对己的负责,绝大多数人都在积极配合工作,个别任性者也都受到了法律严惩、舆论声讨。如今,即便是当事人从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但只要还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应当无条件履行中国的法律法规。


    防疫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容外籍人员肆意妄为。当下,国际疫情迅速蔓延,境外输入病例时刻牵动着公众神经。我们承认中外文化差异,也理解让外籍人士立刻接受中国的防控方式可能有一定难度。这个时候,需要相关工作者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沟通与服务。但这种温度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一旦碰上不依不饶的主儿,必须拒绝“法外开恩”,拒绝“灵活变通”,更不能“随其心意”。对平时就把下跪当好客、特权当特产,战疫时期还来这一套的人之骨质疏松病必须治一治。


    北京法健咨询服务中心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