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没有必要要求出京人员必须持核酸检测证明 近日,五洲畅想国际传媒的总裁王昭翬发表了一条消息。她表示口罩的商机已经过时了,而新一波的核酸检测的商机正在来临。她表示16.78元的试剂成本,以及20秒医院医护人员的劳动,而且后期是自动化批量检测,凭什么收费两三百?并且还要求“有关部门”严查。而到了6月18日之时,这一位总裁又发了一则来消息。所谓的核酸检测,就是用棉签在舌头根部刮两下,两秒钟就完事,24小时出结果,收费180元,医保不报销,一千个人做就是18万。一人做就是180亿,卫生部要发财了。言语当中充满了无尽的嘲讽。简单来说,王昭翬嫌弃核酸检查费用180元太贵了! 央广网北京6月15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从6月11日到6月14日24时,北京共报告新增7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北京市丰台区、大兴区、西城区、海淀区、房山区、朝阳区、东城区、石景山区等区均已报告病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15日表示,6月14日,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北京市核酸检测机构共检测76499人,结果阳性59份。 北京市要求,对5月30日以来到过新发地市场或与该市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向北京派出由委领导担任组长的专家组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对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扩大对北京市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等要求。随着北京疫情升级,全民核酸检测有必要吗?为此,总台央广记者独家专访了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李太生认为,没必要全民进行核酸检测。 李太生表示:“要不要像武汉一样全民都做?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知道核酸检测的作用。阳性就一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吗?阴性就一定不是吗?好像检测了之后显示阴性就是没事了,阳性多数是有事的,毕竟假阴性概率不大。但是如果你近期跟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有过接触,比如家里面有人得了,你又发烧了,你查了一次咽拭子,是阴性,难道就能说你没感染吗?不要拿这一个检测来作为一锤定音的诊断标准,核酸检测有它的局限性。” 健康时报:2020年6月18日确认感染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护士,曾在6月17日参加核酸检测为阴性。一天之内为何出现这样快的逆转?公号“三甲传真”解释道,原因可能只有一个,就是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存在有误差。 关于误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内科年鉴》上的一项研究:核酸检测有效性在新冠感染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通常在出现症状的前几天,得到假阴性结果的概率可以从第一天的100%到第四天的67%不等。症状开始显现后,假阴性结果发生率在第5天下降到38%,第8天下降到了20%,但此后每天又开始上升。该研究最终认为:冠状病毒检测阴性并不能保证没被新冠病毒感染,新冠患者在感染期间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漏诊概率,即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健康时报4月24号曾报道《吉林一输入病例核酸检测四次才最终确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核酸检测准确性目前并不是百分之百。疫情期间,有不少的确诊患者核酸检测三次、四次,有时甚至五六次最后才确诊。” 林明贵解释道,“病毒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也不同。同时,核酸检测的准确性性其实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试剂质量、采集部位、标本类型、样本储存时间、采集人员及检验人员水平等等。”林明贵解释,这些不用特别担心,现在核酸检测人员,各地都有统一的严格培训。 林明贵建议,对于一些高度可疑人员,隔离周边密切接触者,密切观测,这些都是下一步防控的重点之一。三甲传真也提到,核酸检测必须要和流调配合起来防控,特别是对到过新发地的人员以及密接人员在排查时,一定要坚持核酸检测和隔离双管齐下,就算核酸检测阴性,也要继续隔离直到风险解除。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近日来自政府、团体和个人的核酸检测需求骤然增加,导致多家医院、检测机构的预约人数爆满。有一些医院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预约时间已经排到了一周以后,甚至7月上旬,“一号难求”的情况比较普遍。 以民航总医院为例,该医院7月7日以前的核酸检测都已经满员,无法再预约,而7月7日以后的核酸检测预约窗口尚未开放。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丽都广场内的爱康国宾体检中心,预约也排到了一周以后。6月19日17时,《法制日报》记者来到爱康国宾体检中心的核酸检测点,发现还有近20人在排队做核酸检测。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截至当日17时,该中心已经采样了1600多人,而前两天一天要检测两三千人。 北京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微信公众号后台也显示,6月30日前个人预约已满,暂时不再提供预约服务。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认为,核酸检测供不应求的原因是北京人口众多,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有检测需求的人数也在大幅增加。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于今年3月2日发布的《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3.6万人。 从6月14日开始,北京对5月30日以来到过新发地市场或与市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6月17日下午,北京宣布对包括新发地等涉疫市场、涉疫社区相关人员、中高风险街乡镇常住居民、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公共领域服务人员、已返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等在内的6类人群统一组织核酸检测。 6月22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七十一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三十二次会议要求,凡是曾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或与其相关人员有过接触的必须全面核酸检测,各类农贸市场、餐饮、食堂、外卖、快递、物流等人员必须全面检测,中高风险街乡、医务人员、防疫一线人员和交通、商超、银行等服务领域人员必须全面检测。 随着确诊病例不断增加,中高风险地区也在不断增加。截至6月22日,北京共有4个高风险地区,37个中风险地区,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应检尽检”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有核酸检测需求的除了政府疫情防控要求的“应检尽检”人员以外,还有需要住院的患者、有出京需求的人员。此外,一些企事业单位、餐饮和快递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健康,也纷纷预约团体筛查。不少人担心自身安全,主动要求进行自费的个人新冠肺炎筛查。 由于检测量巨大,多家检测机构出报告的时间不断延长。 6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刊文,要求扩大对北京市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做到新冠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落实病例2小时进行网络直报,12小时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然而,12小时出检测结果难以实现。多家检测机构表示,24小时内出报告也难以保证。 爱康国宾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报告出具时间要延迟至3天后,“以前是24小时,现在检测样本量激增,整个检测流程各个环节的任务量都在增加,导致检测周期延长,样本积压了不少”。 检测样本积压的情况,也可以从公开数据中窥见一二。此前,根据公开信息,北京新冠核酸检测日均采样量约为40万人,检测量上限为每天9万人。日均采样量和检测能力之间存在“鸿沟”,相差30万人左右。 我认为:政府没有必要要求出京人员必须持核酸检测证明,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都知道防治知识、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脸是关键。若政府认为确实需要出京人员出必须持核酸检测证明,就应提高检测能力并免费,从全国调集检测队伍进京,把取标本这个环节下放到所有社区医院或入户采集,再把标本送实验室集中检测,避免群众无序聚集增加交叉感染机会。 北京法健咨询服务中心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