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平安夜是华人被杀取乐的夜,圣诞节就是中国人的耻辱节

陈中华:平安夜是华人被杀取乐的夜,圣诞节就是中国人的耻辱节

1682169367404170.jpg

这几天,各地关于万圣节的消息如潮水般涌来。打开网络,就看一些文章题目,你就知道这个风潮来得多么强劲和凶猛:《天津方特万圣节终于来了!》《2023广州长隆万圣节来了!》《长沙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夜叫来袭!》《武汉万圣节预售夜场开始!》《万圣节就来锦江乐园!》等等,等等。其声势之大,几乎全国各地无甚遗漏。

全国主要城市一起上,各地领导干部齐卖力,让你我想象不到。这几乎让我们怀疑,这到底是各级政府的有意组织,还是其他什么猜不透的行为?弄得真的不知道个中原委。可是,打开这几年中央的有关文件,翻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党报党媒关于这个问题的述评,写得清清楚楚!全国人民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提倡理性过节,告别西方洋节,这些规定和号召写得清清楚楚,这都是我们党的喉舌代表我们的党和政府发出的呼吁

这几年,对过洋节的愤怒情绪,连普通老百姓都表现得非常强烈,一些老市民都能说出关于警惕西方对我们文化殖民的深刻道理来。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之类的西方宗教节日,这些狗日的洋节,利用各种手段强行植入进中国文化,已经给中国百姓带来了极大祸害,中国百姓备受其害,已经表现出强烈的愤怒!

西方文化用各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逼迫中国的青年人习惯接受他们的宗教文化熏陶,已经是美国西方向我们进行文化围剿的主要手段。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把曾经的殖民者聚集地,在西方渗透影响下打造成形形色色的文化旅游地。西方国家现在热衷于强制性地要我们习惯和喜欢他们昂撒人喜欢要做的事情,而办各种他们的洋节仅仅是其文化入侵的一个方面。此外,在所有中学甚至小学高级中学强行普及英语,并且纳入中考和高考,已经非常过分了。日本人有样学样,亚洲的日本法西斯曾在整个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强行推行日语教育,今天又在中国用各种冠冕堂皇的办法把心怀叵测的日本人学校引入中国。

在这种危机之下,我们本应该筑起我们的文化长城,识破他们的阴谋,严加防范、坚决抵制,用我们强大无比的中华文明来抵消西方殖民文化对我们的入侵。但是,现在却不是这样,总有那么一些心怀叵测者,以各种莫名其妙的借口,把我们的阵地拱手相让。这次,全国各地那么集中地、大张旗鼓地过西洋鬼节,宣传阵势如此强大,动作如此统一,他们的目标那么一致,我们不能不怀疑这是内外势力勾结一起,向中国文化阵地发起的一个非常强烈的攻势。

对这样一个攻势,主流媒体和国内思想界,几乎是毫无戒备。大家好像和我们寻常过春节一样,正准备迎接一个盛大的节日。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警惕心的领导干部,难道闻不到一股浓烈的文化战争的火药味吗?难道听不见“敌人来了”“狼来了”的紧迫喊叫?然而,恰恰就在这样一个危机时刻,各种网络媒体几乎都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汇,在欢呼万圣节的到来!难道各地各级主管宣传工作的亲爱的领导同志,你们就没有对这样的舆情有点异常的感觉吗?如果身在这个岗位上,连这样的问题都没有看到,或者视而不见,那就真该问责了,以免给我国人民造成更大的更严重的危害。

先前,这个教训已经很深刻了,刚刚就发生过。比如,不久前西安发生的那次被称为颜色革命预演性的打着西方颜色旗和喊着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口号的几十万少女“追娘炮”的丑恶表演。我们有关思想宣传领导干部,难道不该承担一些责任吗?让我们奇怪的是,主流媒体对这样的恶性事件,连一般的批评都没有!如果把各种批评都止于民间或者自媒体,那还要我们的主流媒体和思想宣传干部干什么?还要我们干什么?!

如果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就对这件事公开地进行大胆的批评和评论,那么像南阳等地后来发生的“迷笛”一类的掺杂大量西方意识形态的极其恶毒东西的事件,还会发生吗?那些配合西方的颜色旗帜和标语还能够堂而皇之进入场地进行疯狂表演吗?很多基层干部还能认为这样的表演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繁荣什么“文化”吗?如果认为用这种方式就可以去挣钱、就是发展经济的话,那么说句极端的话,如果干脆放开进行裸体类的光屁股表演,那可能观众会比西安的“追娘炮”更为疯狂、人更多!同志们哪,那还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吗?

现在,不少城市正在以发展经济为借口,筹划搞万圣节活动,确实有些不顾一切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同志们,我劝大家还是读一读党中央一个时期以来关于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系列文件、关于繁荣民族文化传统的文电,认真三思!不要盲目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结果上了帝国主义阴谋家的当,被人家卖了还替人家数钱。

各级党员干部把文化鸦片当作美食,只能证明自己缺乏政治判断能力,就不算是一个合格党员干部。把对我们有害的这节那节、这文化那文化,当作时尚和进步来模拟和追求,结果只能害了社会,也害了自己。“迷笛”在南阳暴雷,只是末,根在哪?你们考虑过吗?一个“迷笛”,上了城市大舞台,邪教旗、三色旗、黑旗、白旗、自由旗、女权旗,一片乌烟瘴气、群魔乱舞的景象,已经遍及全国数十个城市,乱象丛生没人管,野火蔓延扑不灭。

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愚人节......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如万圣节,很多学校会举办万圣节活动,家长们绞尽脑汁,只为给自己的孩子拿到一个“全场最佳装扮”。有小朋友在万圣节模仿“无头女”“无脸男”,当场吓哭了同班小伙伴。我们不可否认,中西方文化是存有差异的,提升到一定高度就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讲一讲文化侵略的问题。

“文化侵略”的提法无疑起源于文化上的危机感。1921年1月陈独秀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分析了基督教在中国引起冲突的10条原因,其中第2条说“各国政府拿传教做侵略的一种武器,所以招中国人的怨恨。”……1923年2月少年中国学会的余家菊批评教会教育的危害有三点,其中第一点“教会教育是侵略的”,终于把教会教育明确与“侵略”挂上钩。再如:近代日本文化侵华史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一书只是通过两三个并非等位的面和点,来批判日本主要采取强制推行日语教育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行奴化教育。

因此,在我们中国,为什么不提倡国人过“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洋节日,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那些极力倡导“西方文明”的人,或许会指着手指骂道:你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事实上,西方国家对于我国的文化侵略由来已久。美国1951年在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提出了对付中国的情报策略,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不断修改,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其主要内容包括:

尽量用物质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思想,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成功了一半。一定要把青年的注意力引向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电影以及宗教迷信,在民族之间制造矛盾与分裂,不断制造新闻来丑化他们的上层。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发动民主运动,利用一切资源来破坏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打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

为了以文化站的方式推销美国的意识形态,美国一方面对非西方国家高高筑起文化壁垒,另一方面又以贸易自由为名,千方百计打开和占领这些国家的文化市场。《华盛顿邮报》就曾自我炫耀,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今天在自由化市场经济的旗帜掩护下,大量西方文化产品合法地涌入我国市场,正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以年轻一代为主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思想文化领域的争夺,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其效果却往往大于真刀真枪的战场,党的历届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第十二条内容要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也预示着:我们不能糊里糊涂过西方的洋节!

紧接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网”“共产党网”等均发表文章,强调“党员干部不应过洋节!”文章明确指出——圣诞节、感恩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拙。年轻人爱标新立异,追赶时髦,商人在商言商,借洋节赚钱,这都可以理解。但一些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糊里糊涂过洋节,这就是政治修养问题了。

那些影响大的洋节,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对我国公民而言,并不适用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该是无神论者,而不应该是有神论者。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树立科学世界观,不信宗教、不信迷信、不信任何伪科学的东西,这是起码的要求,不能在政治思想上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普通的公民,不能像一个普通的公民那样自由地去信仰宗教。无神论者去过宗教性节日,这是信仰不坚定、思想不清醒的体现了。

另一方面,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对民族节日的重视和参与,是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外在表现。如果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这说明文化入侵已是极其严重了。党员干部如果认识不到这点,那就是丧失政治敏锐性,也失去了先进性。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员的言行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如果党员干部数典忘祖,也去给洋节升温助力,国何以堪?

有人会说,现在一些西方洋节早已脱去了宗教的外衣,我们只是迎合时代潮流,互相取乐罢了,不必那么认真计较。“迎合时代潮流”?要知道所谓的“迎合”也是要有底线的。很多“洋节”,是西方的欢聚,却更是中国的伤疤!例如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但是对于中国,圣诞节就是中国人的耻辱节!1900年,英、美、法、德、意、奥匈、沙俄、日本组成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平安夜是个腥风血雨的夜晚。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就在他们所谓的平安夜狂欢夜(12月24――25日)以杀中国人取乐的一夜,以他们的兽行残暴快乐了、平安了、狂欢了。但对我们中国人是平安吗?是狂欢吗?八国联军中,绝大多数国家都信奉基督教。西方基督教会把《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机”, 基督教乘机而入。基督教在侵略时期传入中国目的就是同化中国人思想,以便于进行殖民统治。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深深地印刻着“耻辱”二字!

再说当下,中国诸多大城市正在大张旗鼓地疯狂筹办的万圣节,这是每年西方国家的传统“鬼节”。万圣节俗称诸圣节(All Saints′Day),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宗教祭祀节日,时间为11月1日。天主教把诸圣节定为弥撒日,每到这一天,所有信徒都要到教堂参加弥撒。欧洲的基督教会则把这一天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西方传说,在万圣节前一天晚上,“伟大的死神”萨曼要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就要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那些死魂灵吓走。像这样明显具有西方宗教文化内涵的节日,难道中国也需要引进吗?这是要“驱鬼”,还是要“招鬼”?

不可否认,今天大部分西方节日被引进中国后,已经主要变成了资本商家为“借机大捞一把”而刻意打造的“购物节日”“疯狂聚会”“狂欢盛宴”。其实,这在西方国家也一样。商业化并不代表民族化,相反,商业化恰是文化渗透的最佳渠道。当我们津津有味地过着那些光怪陆离的洋节日时,也在慢慢地失去属于自己的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宗教文化的俘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应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若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说明文化入侵已是极其严重。

另外:现在我国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忽视母语和母语教育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也造成严重的后果。某些大学里有相当多的专业取消了或原来就没有大学语文教育。即便有,也不重视。学校不重视,当成可有可无的学科。学生更不重视,上语文课逃课或者心不在焉,做别的,譬如看英语。据调查,有许多学生用于母语学习的时间很少,甚至是零。他们认为会用母语说话就行了,英语、外语才是硬指标。从内心抵触母语教育,觉得母语教育是浪费时间。理科如此,甚至有些文科,学生也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多少功夫。

其次是母语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有不少学生写论文错误百出,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逻辑错误比比皆是,更不用说修辞了。有的不知道怎么写信,甚至连简单的便条也写不好。有的参加工作后,让写个广告词,搞个策划,让人看了不堪入目。相反,在有的大学,学生说起用起英语来却十分流利。由于不重视母语,加上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少读书。

美国学生因为写论文,学生要读大量的书。网络上,中国学生也是以聊天、娱乐为主;这和欧美学生以搜索知识为主形成很大反差。由于读书少,不仅造成知识贫乏和单一,而且生活格调粗俗,缺乏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因此,对母语的忽视是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前奏,这并非危言耸听。当然,看到这有的人肯定会指责我,学外语有什么不妥。是的,并没有不妥之处,只是我们应该把母语放于教育的第一位。

从被忽略的母语又把我引入另一话题----近年来的中央电视台台标问题,不但涉及能否真正依法治国问题,而且涉及文化自信、民族尊严甚或国家主权问题。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天然载体,爱护母语、反对“语言殖民”是一个民族天然的情感与本能,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多样化的需要。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并把每年的 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世界上有语言成千上万种,但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40多种,其中汉语言文字是使用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文字。汉语同英语等还是联合国指定的7种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除中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地区的十几亿汉语使用者外,还有散布在欧美、亚非拉等地区的上亿汉语使用者。另外,汉语言文字在历史上不仅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其他优势维系着我国境内各民族的沟通与交流,还深刻影响着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及文化。汉语言文字的独一无二可谓举世皆知。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强势语言尤其是英语的扩张和入侵使得世界范围非英语语言文字的生存及其纯洁性、完整性、独特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保护母语、反对“语言殖民”,200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2009年初,中国教育部曾明确表示,央视台标CCTV写法不规范,因为CCTV既不是首写汉字的组合,也不是首写拼音的组合,而是外国称呼(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的首写组合。更让国人感到滑稽和尴尬的是,CCTV竟然并非中国中央电视的简称,国外很多地方都标有CCTV,提示有闭路电视监控(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指一般情况下由特定用户通过封闭线路使用的专用电视系统。

近年来,对CCTV台标的批评意见此起彼伏。互联网上有识之士尖锐指出,由于当年构思和设计上的疏失,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居然搞了个英文台标CCTV出来,戴顶“英文帽子”满世界显摆炫耀,并且已招摇了几十年,对国家法定的汉语和《通用语言文字法》却视如敝屣、熟视无睹。这已经是个绝大的错误了,被指出后非但不尽快纠正,反而错上加错地公开放言向法律叫板,这是一个国家级电视台对待法律的应有态度吗?中国既非英语为法定语言国家,也不属英联邦成员,为什么要用英语CCTV作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的“台标”?如此为之,国家的主体性、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安在?央视不用汉字而是用英语作台标,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属于严重失误和重大事故,至少是国家和民族意识淡薄,有崇洋媚外、数典忘祖之嫌。

我认为,中央电视台多年来使用CCTV作为台标,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中央电视台应当放弃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CCTV台标,选用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中文台标,真正对广大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的中国观众负责,真正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负责,真正履行好中国国家电视台应尽的起码责任和义务。

最后,希望中国人在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重新审视和合理规范在商场、媒体、学校等部门和行业日渐流行的“洋节”狂潮。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并将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

在缺乏有效抵制和积极引导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文化,已成为许多青年人追求文化时尚和个性张扬的自我表现低俗、媚俗、庸俗的品位,和一些极不健康的文化内容,在市场至上利润第一的理念引导下,甚至已成为一些大众传播平台的主动选择。而具有明确政治目的的西方宗教渗透,在主流价值观淡化信仰缺失的背景下,也逐渐形成蔓延之势。由于缺乏主动作为的认识和能力,当前一些领域和机构思想混乱、立场混乱、组织混乱的现象,确实存在在一些社会舆论和业务工作中,西方的观念理论和立场正在潜移默化地产生严重的影响并逐渐掌控了话语权,这是我们急需认真研究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