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陆丰王嘉禧被人殴打致死案,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刻不容缓

陈中华:陆丰王嘉禧被人殴打致死案,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刻不容缓

1742089501297639.jpg

近期,广东陆丰“王嘉禧案”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强烈热议。回溯2018103日晚,27岁的王嘉禧在姐姐的火锅店外,仅仅因为停车小事与胡某秋、林某波发生口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小时后,喝了酒的二人折返,将王嘉禧推入便利店进行殴打。监控画面中,王嘉禧被打倒在地,嘴角溢血,左侧身体无法动弹,场面触目惊心。被紧急送往医院后,次日凌晨陆丰市人民医院便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他的人生自此陷入绝境。

王嘉禧的悲惨遭遇并未因这次暴行而终止。事发第二天,记录关键过程的监控设备被派出所取走,送回时视频离奇消失,幸好家属提前备份,才保留了关键证据,让这起案件不至于“死无对证”;广东省陆丰市司法鉴定中心最初给出的伤情鉴定为“轻微伤”,与暨南大学鉴定的“左侧肢体偏瘫”结果形成巨大反差;20206月,王嘉禧经救治无效不幸离世 ,年仅27岁,其死因从最初报告中的“脑瘤”被修改为“脑疝”,官方给出的解释竟是“看错了”。此外,其中一名施暴者是当地辖区时任派出所所长堂侄,事发7天后所长才申请回避。种种疑点,让整个案件显得迷雾重重,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案件调查公正性的信任。

在案件的司法处理进程中,同样争议不断。检察机关在王嘉禧死亡一年半后才立案追诉,最终两名施暴者仅因“寻衅滋事罪”各被判一年半有期徒刑。这样的判决结果,与受害者遭受的严重伤害极不匹配,公众对量刑过轻的不满情绪高涨。民事赔偿部分,虽然判决两名施暴者连带赔偿约35万元,但对于受害者家庭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经济损失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难以给予足够的慰藉。

这起案件已然不是简单的个体悲剧,更是法治困境的真实写照。当权力能够肆意扭曲证据链条、操纵鉴定结论、模糊生命消逝的真相,法律便异化为庇护特权的工具,法治大厦的根基也在无形之中摇摇欲坠。受制于人性弱点与利益纠葛,指望当地司法机关自我纠错,无异于与虎谋皮。承认错误不仅意味着职业声誉受损,更可能牵出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

在当前只有上级才能管得下级的制度情况下,面对如此困局,公安部、最高检、最高院的介入已刻不容缓。公安部需以雷霆万钧之势彻查执法过程中的权力干预,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最高检应发挥法律监督利剑作用,对案件侦查、起诉、审判全流程进行“显微镜式”审查;而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终极守护者,更需运用审判监督职能,矫正可能存在的司法偏差。唯有三部门协同发力,才能穿透层层迷雾,还原案件真相。

回顾聂树斌案,即便出现真凶,河北省高院依然驳回聂树斌母亲的申诉,直到最高法院指定山东省高院审查才得以立案再审纠正。我国刑事错案申诉再审制度以“自我纠错”为主,弊端不言而喻。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让冤案制造者自行承认错判并纠错,往往困难重重。特别是一些冤案涉及公检法多部门,出于部门利益和同事关系考量,相关人员往往采取推诿或回避态度,导致冤案纠正之路异常艰难。由原审法院审查自己负责的案件,既违背回避原则,也难以获得申诉人信任,还会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增加漏查错查风险,不利于冤案的纠正。 

最高人民法院对上诉和申诉案件实行直接审判,初期工作量或许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只要能够公正审判并严格追责,地方法院的法官便不敢肆意妄为,上诉和申诉案件自然会减少。反之,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将上诉申诉案件一级一级向下转,转回当地查处,必然会导致老百姓状告无门,甚至可能引发一些遭遇不公的当事人绕过法律程序,做出危及他人和社会的极端举动。

国家设立最高人民法院,本就是为了让不服下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民众有上诉申诉的途径。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对上诉和申诉案件不实行直接审判,只是一转了事,那么它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理,其他党政司法机关亦是如此。“王嘉禧案”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司法改革的警钟。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尽快提审此案,让正义不再迟到,让法治的光芒真正照亮人心,使每一份判决都能经得起法律与良知的拷问,让法治社会的基石更加稳固。

司法腐败是对国家、党和人民危害最为严重的腐败形式。司法队伍中的腐败问题,不仅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涉及人权、人命等重大问题。部分司法工作人员为谋取私利,导致无辜之人遭受牢狱之灾,甚至失去生命,严重扭曲司法公正。司法不公不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还对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造成毁灭性打击,动摇民众对法治的信仰。司法不公现象如同侵蚀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若我们对此掉以轻心、任其蔓延,必将危及党的执政根基。

司法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兴衰存亡,这一观点早已得到历史验证。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对此缺乏深刻认识。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与清军在珠江口激战,岸边却聚集了大量当地居民冷漠围观,当清军官船被击沉、士兵落水时,居民甚至发出喝彩声。英军北上及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也出现了类似民众冷漠甚至协助外敌的情况。大清国子民的这种表现,固然与清初的屠杀政策有关,但更与清王朝长期的文字狱及清末猖獗的司法腐败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没有外敌入侵,清王朝的覆灭也难以避免。

司法公正对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而言,是一场双赢的博弈。司法公正牺牲的只是少数违法乱纪的权势人物,赢得的却是整个政权的稳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党必须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绝对领导,对不公正的裁判应及时督促纠正,绝不能让司法机关在独立办案过程中沦为不受约束的独立王国,肆意违法执法、贪赃枉法。对于违法执法、贪赃枉法、不作为乱作为的司法人员,必须予以严惩。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才能稳定发展,党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实现长期执政。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