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14年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1918年4月,在湖南发起组织新民学会。 1919年,创办《湘江评论》,任主编。 1920年秋,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10月,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 1922年,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3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秘书。 1924年初,参与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工作,曾出席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均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5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国民党中央机关刊物《政治周报》。 1926年,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7年4月,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6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8月,在汉口出席八七会议,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作为中央特派员派往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的书记。9月,秋收起义爆发,随后率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发动土地革命,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与朱德、陈毅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中共军委书记、党代表。5月,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后任中共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在同年6月至7月举行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30年6月,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8月,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共总前委书记。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31年先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933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领导中央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第一、二、三次“围剿”。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对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会后,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后在长征途中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领导红军于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同年11月初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7年8月,在洛川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促成国内和平,于1945年8月,在周恩来陪同下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后,与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接着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完成各项民主改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在同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4年12月至1976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56、1969、1973年分别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1893年12月26日 有一位伟人生于湖南湘潭 在那段风雨摇坠的年代 他脚上穿草鞋一身粗布衣 从韶山冲中走出 把拯救中国的使命担在肩上 踏上了实现民族独立之路 ![]() 不曾忘,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不曾忘,他讲得最朴实的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 不曾忘,他讲得最深情的一句话: 人民万岁! ![]() 今天,让我们一起 重温毛主席的那些难忘瞬间 我们在怀念他壮阔一生的同时 也不能忘记他 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革命失败后 秋收起义部队会攻长沙失败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 广州起义部队坚守羊城失败…… 革命的火种仿佛狂风中的烛光 随时都可能被扑灭 ![]()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 1937年5月9日,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合影 ![]() 1929年,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 在古田会议后 他利用难得的短暂战斗间隙 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 写下了那封六七千字的长信 以磅礴的激情,火热的话语 重新点燃了革命的信心 穿越时空而去,这光芒万丈 我们称之为信仰的力量 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历史的硝烟散去 我们抹开尘埃、回望长征 总能被无数的故事敲击心灵 荡涤灵魂 而书写这段传奇故事的人 正是毛泽东 ![]()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1934年10月,踏上长征的路途 ![]() 1936年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和朱德到达陕北后合影 这又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 1935年9月29日 陕甘支队从榜罗出发 于当天到达通渭县城 这是红军爬雪山穿草地三个月以来 占领的第一座县城 毛泽东向杨得志、肖华 询问部队的情况后 又不顾鞍马劳顿 赶到不远的文庙街小学 在那里 他首次充满激情地公开朗诵了 他自越岷山后酝酿于心的诗篇 要知道当时长征还没有结束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彰显的是忠诚信仰和必胜信念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62年的冬天 中国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 中苏关系又开始紧张 ![]() ![]() 同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 借以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 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 毛主席读后当即作此和词 ![]() ![]()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因为时间不等人 就这样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 在不长的时间里 使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 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他曾经说过: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 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那铿锵的话语 让我们感受到只争朝夕的奋进 透射着时代伟人的担当尽责! 在毛主席的众多遗物中 有一件物品十分引人注目 那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 这件睡衣材质一般 样式普通 夹层,香蕉领 外侧有两个口袋 长141厘米 ![]() 睡衣通体破旧 这种简单朴素 体现在毛主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他的菜谱简单 一辈子保留韶山特点——喜吃辣 喜欢吃红烧肉 还有诸如睡硬板床 穿布衣、布鞋 衣服打补丁 …… ![]() 60年代初 这件睡衣的肘部、领部、袖口 就有了破洞 一天 毛主席的理发师兼生活卫士周福明 来到中南海服务处取衣服 洗衣房的同志对他说: “给主席换换新的吧 你看这件睡衣 袖肘又破了 洗的时候从水里都不好往外提 弄不好就被拽破了” 周福明不止一次 听过洗衣房的同志这样说 他也多次向毛主席提过 可毛主席总说: “再穿一穿吧,过段时间再换” 几天之后 周福明趁陪毛主席吃晚饭时说: “主席,这件睡衣今年该换换了吧” 毛主席一边吃饭一边说: “现在国家不是还很困难吗? 我看再补一补就行了嘛!” 周福明小声嘀咕了一句: “您是主席” “噢,我是主席 主席的睡衣就不能补一补了?” “你不是也穿着补的衣服吗?” 毛主席不以为然 “主席,您和我不一样” 周福明连忙解释 “为什么不一样 就因为我是主席 难道我不也是人民中的一员吗?” 毛主席回答 ![]() 于是 这件睡衣被送到总后的 被服厂刘奎元师傅那里补 刘师傅是这行的高手 找了同颜色的布料精心缝补 不仔细看竟看不出补丁来 毛主席很满意 此后这件睡衣破了补 补了又穿破 几年过去了 补丁也快打满了 以至洗的时候都不敢用手搓 必须小心翼翼地清洗 直到1971年 睡衣已到了 稍不留神就会裂破一个大口子的程度 实在无法再穿了 毛主席才同意更换 这件一穿二十余年的睡衣 终于被工作人员登记入库 “正式退休” 除此之外 在毛主席的心爱之物中 还有一双 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穿的皮拖鞋 毛主席到哪里都喜欢带着它 ![]() ![]() 敢教日月换新天” ![]() 1976年9月18日 那一天万人空巷、汽笛长鸣 哀乐响彻全中国 天安门广场百万人聚集 低头鞠躬默不作声沉痛送别主席 ![]()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 从飞夺泸定桥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从冲出韶山投身革命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一直都是为中国人民战斗 为中国人民造福 毛主席将他的足迹 深深印在了中国革命史 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中 ![]() ![]() ![]() ![]() 今天,我们再次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 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 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