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版,实现了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

陈中华: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版,实现了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


1747744260425422.jpg

 

经过近两年的深入调研与严谨修订,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版于627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将于20251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性法律,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5年颁布以来已运行近二十年,此次全面修订不仅是法律体系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更折射出中国社会治理理念与实践的迭代升级。

 

此次修订聚焦社会治理新挑战,新增与调整的条款极具时代特征。在扰乱公共秩序领域,考试作弊、组织传销等新兴违法行为被纳入规制范围;针对高空抛物、无人机“黑飞”、干扰公共交通工具驾驶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现象,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值得关注的是,校园霸凌治理成为本次修法的重要着力点——新法明确将“殴打、侮辱、恐吓”等霸凌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畴,同时建立学校责任追溯机制,要求校方对未履行报告处置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形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立体保护网。

 

未成年人保护条款的完善堪称本次修法的一大亮点。新法突破“未成年人违法不拘留”的传统框架,对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以及14周岁以上初次违法但情节恶劣的情形,明确可执行行政拘留。这一调整既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也通过教育惩戒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未成年人行为的规范引导,传递“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在回应社会关切方面,新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细化,明确公民在保护自身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时的正当防卫权利,并将见义勇为纳入法律保护范畴,从制度层面为公民维护正义“撑腰”。此外,针对此前备受关注的“伤害民族感情”条款,立法者审慎优化表述,将规制对象精准界定为“穿着、佩戴宣扬美化侵略战争的服饰标志”行为,既彰显维护民族尊严的立法初衷,又通过明确界定避免执法模糊性,体现科学立法的严谨态度。

 

执法程序的规范化同样是本次修订的核心方向。新法要求对询问查证、当场检查等执法环节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对违规处理音视频资料的行为设置法律责任,以技术手段倒逼执法透明化,有效防范执法随意性,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此次修订实现了“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一方面,通过新增违法行为列举与细化处罚标准,提升法律对新型社会问题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罚款额度、增设柔性措施,赋予执法机关更灵活的裁量空间,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相适应。《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既契合当下社会热点与治理难点,又通过程序优化提升执法公信力,标志着中国社会治理正迈向更精细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然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好的法律若束之高阁、执行不力,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效落实,关键在于严格执法。执法部门需以此次修订为契机,加强执法队伍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内涵与适用边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杜绝选择性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确保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同时,强化普法宣传,让民众知晓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唯有将“纸面上的法”切实转化为“行动中的法”,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效能,为构建平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