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医疗、住房,作为民生之基,其本质应是普惠性的公益事业,而非逐利的工具。当这些领域被过度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不仅会加剧社会焦虑,更会动摇发展的根基。 免费教育:为民族未来筑牢根基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现国家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 政府应当实行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免费,并给读研读博的学生发放工资。这一政策不仅能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还能将所有学生培养成忠党爱国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教育改革必须彻底摆脱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误区,回归到“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初心使命上来。要坚决摒弃“妄自菲薄、数典忘祖、去中国化、崇洋媚外”的错误倾向,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免费医疗: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人民身体强壮,国家才能强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政府应该实行免费医疗,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待遇,让所有中国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医药改革必须彻底摆脱医药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束缚,回归到“救死扶伤,爱国卫生,人民健康”的本质上来。坚决杜绝“小病大治、重复检查、以医养药、赚钱第一”的不良现象,让医疗事业真正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免费住房:让人民实现安居乐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房奴。月收入的1/3作为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一旦越过此警戒线,就会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这不仅会影响年轻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政府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住房普查,将所有房子收购后免费提供给人民居住,并规定每人住房面积不得超过五十平米。实行免费住房,不仅能让所有中国人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还能节约大量的矿产资源。当前,一边有大量空房无人居住,一边却在不断新建房屋,建房需要开采大量矿产资源,这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劳民伤财,破坏生态环境。 住房改革必须坚持“基本住房找政府,改善住房找市场”的原则,彻底摆脱“一切皆市场、一切皆商品、房价涨天价”的怪圈,回归到“住房用来住”的本质上来。坚决反对“炒买炒卖房地产”,通过投资投机发大财的行为,让住房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港湾。 教育、医疗、住房的公益属性,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南街村的实践已经证明,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实现的民生工程。当这些领域回归公益本质,年轻人的生存焦虑才能得到缓解,他们才能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敢于结婚生子、承担责任、追求幸福。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领域的改革,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关乎公平正义、关乎执政根基的大事。让教育成为照亮未来的光,让医疗成为守护健康的盾,让住房成为安稳生活的基,如此,才能真正给年轻人松绑,让他们在有底气、有希望的环境中,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既是对一代人的成全,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府为人民办事不应计较盈亏,资金不足可以通过印钱来解决。众所周知,美国目前是世界上军事最强、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一直不断地印钱发展,却没有出现通货膨胀问题。在免费医疗、教育、住房这些事业上,政府负责“生产”钱,将钱投入到这些领域即可。 有些经济专家可能会说,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我认为,通货膨胀并非源于钱多,而是因为物资短缺。比如目前钢筋、水泥、汽车、服装等物资过剩,这些东西会涨价吗?显然不会。只要缺什么就生产什么,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任何东西供过于求都不可能涨价。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 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