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郑丽文当不了主席,中国国民党就完了 在2025年这场决定国民党命运的主席选举中,郑丽文的参选早已超越个人政治前途的博弈,成为“百年老店”存续与否的关键赌注。若她无法胜出,深陷困局的国民党将彻底丧失破局的最后契机,沉沦之路恐难逆转。 国民党的核心死穴在于改革动能的彻底枯竭。自2016年失去执政权以来,十年间党内“酱缸文化”积重难返,传统派系垄断资源、老人政治僵化保守,年轻党员与基层群体的不满早已暗流涌动。郑丽文恰恰是打破这种僵局的唯一变量——她以“世代交替”为旗帜,主张“新人新政”与集体领导,承诺让40岁以下年轻世代参与公共事务,通过公平公开的提名制度激活党内活力。这种改革主张精准击中党员求变心理,使其在年轻党员与基层自主党员中获得压倒性支持,网络声量更是远超其他候选人。反观其对手所代表的传统路线,本质仍是派系利益的再分配,若此类候选人胜出,国民党将彻底沦为“换汤不换药”的权力游戏场,年轻力量的流失将成为不可逆的结局。 国民党的生存根基在于两岸路线的清晰锚定。在“台独”势力持续挑衅的当下,国民党却长期在统“独”之间摇摆,既无法与民进党形成鲜明区隔,又失去了深蓝阵营的信任。郑丽文是此次选举中唯一明确扛起“九二共识”大旗的候选人,提出“两岸同属一中、‘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的清晰论述,主张重启国共对话、推动两岸和解合作。这种坚定立场不仅获得部分军系与黄复兴系统的支持,更让国民党有望重获两岸和平议题的话语权。若她落选,主张“稳健务实”却缺乏明确路线的候选人上台,国民党将继续在两岸论述上模糊不清,最终沦为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消耗品,彻底丧失存在的核心价值。 国民党的选举命脉在于战斗形象的重塑与选票结构的突破。长期以来,国民党因“外斗外行”的形象丢失大量中间选民,在南台湾等绿营基本盘更是屡战屡败。郑丽文以“女战神”的辩才与强烈的监督风格著称,其“行动党主席”的承诺与南部突破战略,有望打破台南、高雄长期绿营执政的格局。她所凝聚的“战斗蓝”力量,正是对抗民进党舆论攻击的关键武器。而传统路线候选人依赖的派系动员,在党员结构变化与“人头党员”影响力衰退的当下已难以为继。若失去郑丽文所代表的战斗性与突破性,国民党在未来选举中将持续被动,甚至可能丧失作为主要反对党的地位。 当前选情已进入“改革热情”与“派系惯性”的终极对决,蒋万安的表态虽给郑丽文带来变数,但年轻党员的投票意愿仍是决定结局的关键。对于国民党而言,郑丽文的参选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她的落选意味着改革窗口的关闭、路线锚点的丢失与战斗精神的消亡。当改革动能耗尽、路线根基瓦解、选举命脉断绝,这个百年政党的沉沦命运,或许就将在选票开出的那一刻注定。 原中国政法大学公正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