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弘扬团结抗战精神,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竖起不朽丰碑;八十年后,每当回望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重温那场浴火重生的胜利,每一个流淌着中华血脉的人、每一个珍视和平的灵魂,都会在历史的回响中心潮激荡——这胜利,是3500万同胞用生命换来的民族觉醒,是人类文明对野蛮侵略的庄严反击。身为中国人,站在这个承载着厚重记忆的时间节点,我们首先要读懂:抗战精神不是陈列的历史符号,而是熔铸在民族基因里的精神密码;更要践行:如何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团结奋进的力量。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句穿透烽火的呐喊,是抗战精神最鲜明的底色。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卢沟桥的晨曦,当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华夏大地,是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胸襟,推动国共两党放下分歧、再度携手。从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联,到长城内外的大刀队;从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到白发老者送子参军,四万万同胞不分党派、不分地域、不分年龄,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绝,将“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洪流。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擘画的战略蓝图,化作平原游击队的地道战、敌后武工队的麻雀战,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14年浴血奋战,我们歼灭日伪军150余万人,用3500万军民的牺牲换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这胜利,是团结的史诗,是“枪口一致对外”的铁律铸就的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族谱里。 “中国人不忘中国人”,这是抗战精神延续的根基,是民族向心力的源头。抗日战争中,56个民族同仇敌忾:藏族同胞组成“藏族抗日义勇军”,维吾尔族战士在台儿庄战役中浴血奋战,回族马本斋的回民支队令日寇闻风丧胆。这份“我们都是中国人”的认同,让“没有国哪有家”的信念深入人心。如今,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遍布世界,有人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华文化,有人在科技前沿为国争光,他们的脚步无论走到哪里,血脉里的家国情怀始终滚烫。正如抗战时期侨胞万里迢迢运送物资支援祖国,今天的海外游子依然以各种方式与祖国同频共振。“不忘根”不是故步自封,而是无论身在何方,都记得自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都懂得个人的荣辱与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 “中国人不害中国人”,这是抗战精神对当代的警示,是守护民族尊严的底线。抗战中,无数先烈用生命践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今天,少数人的行为却在侵蚀着民族的精神堤坝:个别腐败分子鲸吞国家财富,把人民的信任当作敛财的工具,他们的贪婪与当年侵略者的掠夺,在损害民族利益的本质上并无二致;还有人淡忘历史,在和服与军旗前摆出轻佻姿态,殊不知那布料上印染的,可能是先烈未干的血迹;更有甚者,对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拒不归还360余万件掠夺文物的行径视若无睹,这不是“宽容”,而是对3500万死难者的背叛。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警惕任何损害民族利益、伤害同胞情感的行为——因为“害中国人”的人,从来都是民族的公敌。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是抗战精神里“信义”二字的当代诠释。抗战时期,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敌后根据地“童叟无欺”的商贩,让苦难中的百姓看到希望。而今天,“黄赌毒”的沉渣泛起、电信诈骗的花样翻新、假冒伪劣的屡禁不止,不仅伤害着同胞的信任,更在消解着民族的精神底气。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鸦片腐蚀中国人的体魄与精神;今天,这些“骗”与“害”的行为,何尝不是在侵蚀民族的根基?“中国人不骗中国人”,从来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抗战时期军民互信的延续,是“与同胞共进退”的承诺。 “中国人不整中国人”,这是抗战精神对法治的呼唤,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准则。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用“走群众路线”的智慧化解矛盾,让百姓感受到“法理之外有人情”。如今,法律是保护人民的盾牌,而非伤害同胞的利器。个别政法人员急功近利、滥用职权,制造冤假错案,不仅违背了法治精神,更寒了同胞的心。正如抗战中我们追求的是“民族解放”,今天我们追求的“公平正义”,本质上都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活得有尊严。“把自己当嫌疑人想问题”“用群众路线查真相”,这些朴素的准则,正是对抗战精神中“为民”初心的坚守。 八十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尽,但抗战精神从未远离。它是面对危难时的团结,是身处异乡时的牵挂,是对待同胞时的善意,是坚守底线时的坚定,是守护正义时的执着。记住你是中国人——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在血脉里传承“团结御侮”的基因,在行动中践行“善待同胞”的本分,让3500万先烈用生命捍卫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中国,永远熠熠生辉。 抗战英雄永垂不朽!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