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周口邵晓蓓医生跳楼自杀,抖音平台和警察都应负责 夏日的风尚未褪去燥热,河南省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医生的生命却永远停在了这个夏天。这位从事妇产科工作 20 余年、曾获 “河南省优秀妇产科医师” 荣誉的医者,因不堪七个月的持续网络暴力,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的离去不仅让无数病患与同仁扼腕叹息,更如同一记重锤,砸向中国医患关系早已紧绷的神经,将 “新型网暴医闹” 的致命危害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医者仁心:二十载坚守与深夜的灯火 在周口六院的妇产科,邵医生的名字曾是 “放心” 的代名词。医院官网的简介里,她是深耕临床二十余年的科室带头人;在病患的口碑中,她是 “拿医院当家” 的敬业典范。上观新闻记者走访多位曾受她救治的产妇,听到最多的评价是 “技术高超” 与 “暖心细致”。那些被复杂病情困扰的产妇慕名而来,总能在她这里得到耐心的诊疗方案;深夜里焦虑的孕妇发来信息,她从无例外一一回复,用专业与温柔疏导着孕期的惶恐。“她不仅治病,更治心”,一位病患的话道出了邵医生二十载行医路的底色 —— 在手术刀与病历之外,她始终捧着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纠纷发酵:三起争议背后的诊疗真相 然而,这份坚守却在三起医疗纠纷中被恶意扭曲。 第一起纠纷的起点,本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邵医生曾成功抢救一名羊水栓塞的危重孕妇,为保住产妇性命,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实施了子宫切除术。这本是救命的决断,家属事后却因新生儿为女孩、认为 “绝后” 而反悔,转而索要 100 万元赔偿,并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将 “摘子宫换钱” 的污名扣在邵医生头上。 第二起争议中,面对胎儿较大、顺产存在子宫破裂风险的产妇,邵医生多次建议剖腹产,无奈夫妻二人执意选择顺产,并签署了 “后果自负” 的风险同意书。最终,产妇顺产时果然发生子宫破裂,胎儿窒息死亡,产妇经抢救保住性命。家属却将愤怒倾泻向医生,从医院现场喧闹到线上持续攻击。 第三起纠纷的时间线更长。一名产妇顺利生产两天后,新生儿突发缺氧,经新生儿 ICU 及时抢救痊愈出院。两年后孩子确诊脑瘫,家属未做任何医疗鉴定,便一口咬定是邵医生的诊疗失误,将所有怨气化作网络上的声讨。 网暴合流:从零星声讨到致命围剿 起初,三起纠纷的家属在社交平台零散发布的视频并未掀起波澜。直到他们在抖音上相互推送内容、形成 “舆论合流”,这场针对邵医生的围剿才真正升级。“过度医疗”“没有医德”“害死人无数遭报应”…… 刺眼的标签与拙劣的人身攻击,像一把把淬毒的匕首,隔着屏幕刺向这位医者。 据财新网报道,这些经过刻意煽动的内容,迅速吸引了大批不明真相的 “键盘侠” 加入。他们或许从未了解诊疗细节,却凭着一腔愤世嫉俗的情绪,在评论区里完成对医生的 “口诛笔伐”。邵医生的丈夫张先生回忆,妻子被这三个由家属运营的账号连续网暴七个月,那些充满恶意的字眼,成了悬在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更令人心寒的是,在邵医生离世后,这三个账号迅速清空了所有内容,仿佛从未存在过。 新型医闹:无形之刃的致命破坏力 这场网暴撕开了 “新型医闹” 的真面目。它没有传统医闹中哭天抢地的喧嚣、拉横幅的对峙,更没有挥向医生的利刃,却以更隐蔽的方式直逼人的心理防线。那些隔着屏幕的谩骂、无底线的造谣,看似没有实体凶器,却有着 “人言可畏” 的致命杀伤力。 就像去年温州心血管医生李晟倒在病患家属的刀下,邵医生也在这场无声的围剿中耗尽了生的希望。她的生命定格在夏天,与李晟一样,成为医患矛盾激化下的又一个牺牲品。直到她离世三天后,周口官方才通报成立调查组;七天后,抖音平台才披露相关账号的违规情况 ——15 个账号发布的 89 条相关视频中,76 条因违规被限流,457 条攻击性评论被处理;邵医生及代理人发起的 48 次举报中,32 次成功,19 条内容被下架。但这些 “事后补救”,终究换不回那个在手术台与深夜里守护生命的医者。 追问与反思:制度防线为何失守? 邵医生的遗书中 “求助无果、以死明志” 八个字,字字泣血。丈夫透露,她曾两次向派出所报案,第一次未立案,第二次立案后却未获实质措施 —— 没有要求删除不实视频,没有对造谣者警示处罚。而院方在七个月的网暴中,直到邵医生坠楼当天下午才向纠纷家属发送律师函。 如果警方能更早介入,让她看到制度的保护;如果院方能及时公开诊疗记录、向平台施压删除不实信息,让她不必孤军奋战;如果平台能在网暴初期就筑起防线,而非等到悲剧发生才通报整改…… 太多 “如果” 背后,是对网暴治理、医患纠纷化解机制的深刻拷问。 抖音的通报显示,平台确实处理了部分违规内容,但为何七个月的持续攻击仍能摧毁一位医生的心理防线?警方与院方的应对滞后,是否让本可避免的悲剧失去了最后的缓冲?这些问题,远比 “事后追责” 更值得深思。 邵医生的离去,不是孤例,而是医患关系在网络时代遭遇的严峻挑战。当传统医闹披上 “网络外衣”,当谣言与恶意能轻易跨越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生,更是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基石。 周口邵晓蓓医生跳楼自杀,抖音平台和警察都应负责。医者执刀,是为守护生命;而社会的责任,是为医者筑起安全的防线。唯有让网暴治理关口前移,让平台切实履行监管责任,让执法与维权渠道更畅通,让理性与真相取代猜忌与攻击,才能避免下一个 “邵医生” 在夏天凋零。毕竟,没有哪个生命该为无端的恶意买单,更没有哪个医者该在守护他人时,独自面对深渊。 另外:上网不但要公开用户IP地址,还应该实行实名实头像制度。邵某某医生坠楼身亡的悲剧,让持续 7 个月的网络暴力再次成为刺痛社会的伤疤;"开盒" 黑产对个人信息的精准围猎,更让网络空间的匿名狂欢演变为对隐私与尊严的公然践踏。当《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的纸面约束难敌恶意攻击的蔓延,当后台实名制的 "隐形监管" 挡不住键盘后的肆无忌惮,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命题:唯有让网络身份从 "匿名阴影" 走向 "阳光可见",才能为数字时代筑起安全防线 —— 这既需要公开用户 IP 地址以明晰责任主体,更应推行实名实头像制度以压实言行边界。 一、匿名狂欢的代价:从个体悲剧到社会信任崩塌 邵某某医生的遭遇,撕开了网络匿名性的致命漏洞。三个账号的持续攻击能跨越 7 个月、穿透平台审核,核心在于匿名状态下的 "责任豁免感":施暴者无需为言论承担即时后果,平台追溯成本高企,受害者则陷入 "看得见伤害却抓不住凶手" 的绝望。这种失衡在 "开盒" 黑产中更为极端:当攻击者能用虚拟身份掩盖踪迹,用 0.5 元一条的价格购买公民信息,普通人的姓名、住址、亲属信息便成了随意泄愤的武器。2023 年超 1.95 万起数据泄露事件、杭州 "千名网红开盒案" 中成熟的黑产链条,本质上都是对 "匿名即免责" 的畸形利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匿名性正在消解网络空间的基本信任。虚假信息披着 "爆料" 外衣煽动舆情,电信诈骗依托虚拟身份精准设局,甚至境外势力也借匿名账号带节奏、搅乱舆论 —— 这些乱象的根源,恰是身份隐匿带来的 "作恶低成本"。当邵医生面对的攻击能以 "账号" 为掩体持续发酵,当普通人在网络上分不清发言者是真实个体还是恶意马甲,网络本该有的沟通价值、监督功能,便会被猜忌与敌意吞噬。 二、从 "后台隐形" 到 "前台可见":实名实头像的治理逻辑 当前的网络后台实名制,看似实现了 "可追溯",实则陷入 "追责滞后" 的困境。公权力虽能查出发布者,但对个体受害者而言,追溯成本极高;对潜在施暴者而言,"反正一时查不到" 的侥幸心理仍在。而推行实名实头像制度,并非否定网络自由,而是通过 "身份显性化" 重建责任闭环 —— 就像现实中说话要对自己负责,网络空间也该让言论与身份直接挂钩。 这种制度设计的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 对施暴者的震慑:当头像与真实身份绑定,IP 地址公开可查,恶意攻击、造谣诽谤的成本将显著提升。正如用户所言,"为人不做亏心事,何怕上网留真名",真正的正义言论从不畏惧身份公开,唯有恶意才需要匿名遮羞。 对受害者的保护:一旦发生网暴或诈骗,受害者可直接依据公开身份追责,无需在 "找账号、查后台、等调查" 的漫长流程中耗尽心力。邵某某医生若能在攻击初期就明确对方身份,或许悲剧便能避免。 对平台的减负:公开的身份信息能降低平台审核难度,减少 "马甲账号" 反复作恶的空间。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平台 "未尽安全义务" 的判例已明确:身份管理越清晰,平台责任越易界定,治理效率也越高。 三、实名实头像不是枷锁,而是网络文明的基石 推行这一制度,绝非对网络自由的剥夺,而是在自由与责任间找到平衡。其多重价值早已在现实需求中显现: 守护未成年人:实名注册可精准限制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沉迷网络游戏,从技术层面筑牢成长防线; 净化交流生态:当头像与真实身份对应,污言秽语、人身攻击便会因 "颜面约束" 大幅减少,让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网络空间配得上 "文明" 二字; 畅通民意渠道:若公职人员也实行实名上网,普通人能更直接地表达诉求,避免 "匿名举报无回应" 的困境,让民意真正 "上达天听"; 规范网络交易:电商卖家与买家的实名绑定,能减少欺诈、耍赖等行为,让网购从 "诚信风险场" 变为 "责任共同体"。 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能厘清 "舆论监督" 与 "恶意攻击" 的边界。真正的批评者从不畏惧公开身份 —— 就像揭露不良现象的举报者,留真名反能增强可信度;而那些躲在匿名背后的造谣者、带节奏者,恰恰需要身份公开来遏制其歪风。正如 "两高一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所强调,治理网暴不是扼杀监督,而是让监督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四、在安全与隐私间找到平衡点 推行实名实头像制度,需警惕 "身份信息滥用" 的隐忧。这要求制度设计必须同步配套: 隐私分级保护:公开的应是 "身份标识"(如真实姓名、认证头像),而非敏感信息(身份证号、住址等),避免沦为新的 "开盒" 工具; 严格追责机制:对泄露、贩卖实名信息的平台或个人,依法从重处罚,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动态信用管理:对诚信用户简化流程,对违规账号实施 "阶梯式惩戒"(从警告到封号),既保合规又留弹性。 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匿名性也不该成为作恶的 "免罪符"。从邵某某医生的绝望,到 "开盒" 受害者的无助,一次次悲剧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网络文明,始于 "言行有界、责任有主"。公开 IP 地址、推行实名实头像,不是对自由的约束,而是对每个网民的保护 —— 保护我们不被匿名攻击伤害,保护我们的言论真正有分量,保护网络空间能回归 "交流、学习、进步" 的初心。 当每个人都敢于在阳光下发言,当每个账号都对应着一份责任,网络才能真正成为 "唤起同心干" 的正能量场,而不是滋生恶意的阴暗角落。这,既是对邵某某医生的告慰,更是数字时代应有的文明刻度。 世界上任何的政党,历来都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都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实践充分证明,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必须抓紧抓好抓牢。 司法活动承担着惩恶扬善、权利救济、定分止争的社会功能,人们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等各项权益的保障,以及国家、政权、社会的稳定都与司法活动密切相关。司法的相对公正,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一些从事司法工作的人,还是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有案不立、压案不办、有法不依、违法执法。前些年流传民间的顺口溜:“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的现象至今还存在着。 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有些司法人员对法律的任性解读,任性栽判后,当事人不得不再去上诉申诉,申诉再申诉,申诉不成后都去国家信访局,导致国家信访局门庭若市,而国家信访局实质上是一个中转局,一般是把上访(上诉和申诉)的案件一级一级地向下转,最后还是转回当地被举报人处查处。在目前地方官不是真正由民选,只有上级才能管得了下级的情况下,让违法者自查自纠是不可能公正的事,也是违背人性的,无形中造成老百性状告无门。一些遭遇不公的当事人直接绕过法律程序,作出危及他人危及整个社会的极端举动;自行执法,甚至报复社会滥杀无辜。或者利用自己的某种关系解决纠纷,向“黑社会”求助,这将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冲突。 司法公正就象一个风向标,它会引导着社会风气向好的或坏的方向发展。健康的司法是惩恶扬善的,它会引导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司法结果是惩善扬恶的,它将引导社会风气向坏的方向发展。司法腐败是导致社会道德堕落,社会风气恶化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司法腐败使得的社会正义无处伸张,人们有仇无处报,有冤无处伸。让人们对社会的感觉是一片黑暗。在司法腐败的背景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就会层出不穷。 司法腐败是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危害最大的腐败。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很多都涉及人权、人命。有的司法工作人员搞了腐败,自己得了一些好处,但无辜的人就要有牢狱之灾,甚至要脑袋落地! 能让该死的人不死该活的人不活,司法不公,它不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而且对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造成致命伤害,动摇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党的政权。 司法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这是早有结论的,但是如今许多人对此还缺乏深刻的认识。两千多年前的《左传曹刿论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名篇,话说当年齐国大军攻鲁,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来应战。庄公先说了两点:一是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二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照实情相报。但曹刿认为这只是小恩小惠和小信用,据此并不能取胜。最后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一定会按照实情处理。”曹刿这才放心: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应战。许多人事后总结说鲁国之所以取胜,是因为鲁庄公采纳了曹刿关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术理论,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司法公正在凝聚民心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反面的例子是清末的多次对外应战。鸦片战争的时候,当英军与清军在珠江口大战正酣,岸边却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冷漠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敌作战,当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居民竟然发出喝彩声。后来英军北上,也有类似情况。到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不仅围观,甚至还加入到为洋人推车、搭梯的行列。大清国的子民之所以如此不忠,固然与清初的大肆屠杀有关,更与清王朝持续多年的大兴文字狱和清末猖獗的司法腐败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没有外敌入侵,清王朝也是难逃灭亡厄运的。 司法公正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说,都是一场双赢游戏。司法公正,牺牲掉的只是少数权势人物,而赢得胜利的则是整个政权。“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党一定要知道,任何人伤害老百姓的利权就是等于伤害党的政权之逻辑。党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统一领导,对不公正的裁判决和冤假错案应当及时督促纠正,绝不能让司法机关独立办案变成独立王国,肆无忌惮地违法执法贪赃枉法。对不作为乱作为、违法执法、贪赃枉法的司法人员必须严惩不贷,让人民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才能幸福生活,国家才能稳定发展,党才能长期执政。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