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坚守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才是国民党破局重生之路 从 1949 年两岸分治至今,台海局势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关键议题,而中国国民党作为台湾地区曾经的执政党,其政治立场与路线选择,不仅深刻影响着自身的兴衰存续,更与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紧密相连。在当前台湾政坛格局复杂多变、“台独” 势力不断兴风作浪的背景下,一个清晰且坚定的结论已然浮现:中国国民党唯有彻底回归 “一个中国” 原则的核心立场,才能打破当前的发展困局,重获台湾民众的信任,进而实现重新执政的目标。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也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 回溯历史,“一个中国” 原则始终是国民党与大陆开展互动、维系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的基石,也是其曾经在台湾地区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本。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民党领导人蒋经国推动开放大陆探亲,开启两岸民间交流的先河,其背后正是基于对 “两岸同属一中” 的认知;1992 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达成 “九二共识”,明确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共识成为此后两岸开展制度化协商、促进经贸文化交流的政治基础,也为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执政提供了稳定的两岸关系环境。彼时,依托 “一个中国” 原则下的两岸交流红利,台湾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国民党的执政地位也因此得到巩固。然而,自李登辉上台后,国民党内部逐渐出现 “台独” 倾向的分裂势力,李登辉提出 “两国论”,公然背离 “一个中国” 原则,破坏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仅导致两岸关系陷入紧张,更使得国民党内部思想混乱、派系林立,最终在 2000 年失去执政地位。此后,尽管马英九时期国民党重新执政,一度恢复对 “九二共识” 的认同,推动两岸签署 ECFA 等多项合作协议,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但党内始终存在对 “一个中国” 原则的模糊化倾向,部分高层为迎合台湾地区内部的 “本土意识”,刻意回避甚至弱化 “一个中国” 立场,导致国民党的政治根基不断动摇。2016 年以来,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立法机构选举中接连失利,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未能坚定地以 “一个中国” 原则凝聚党内共识、争取台湾民众支持,反而在 “统独” 议题上摇摆不定,让民众对其失去信任。 从现实困境来看,当前国民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破解危机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重新确立 “一个中国” 原则的核心地位。一方面,在台湾地区内部,“台独” 势力不断强化 “去中国化” 教育,扭曲历史认知,导致部分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 “两岸同属一中” 的认同度下降。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更是将 “台独” 理念融入政策制定的各个层面,通过修改教科书、限制两岸交流、勾连外部势力等方式,不断推进 “隐性台独”,试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国民党如果不能旗帜鲜明地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与 “台独” 势力划清界限,反而在立场上妥协退让,就会逐渐失去与民进党竞争的政治差异化优势,沦为 “台独” 势力的附庸,最终被台湾民众所抛弃。另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当前派系纷争严重,思想混乱,在 “一个中国” 原则的认知上存在明显分歧。部分党内人士受 “台独” 思潮影响,或出于个人政治利益考量,对 “一个中国” 原则采取模糊化、边缘化的态度,甚至提出 “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 的错误言论,导致国民党的政治形象严重受损,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下降。在即将到来的党主席选举中,尽管有郑丽文等少数参选人公开宣称 “自己是中国人”,认同 “一个中国” 原则,但仍有不少参选人在这一核心议题上态度暧昧,未能给出清晰明确的表态。这种内部的分裂与立场的摇摆,使得国民党在面对民进党攻击时缺乏有力的回应,在争取台湾民众支持时缺乏明确的政治主张,陷入了 “不敢统、不能独、不承认一中” 的尴尬境地。 从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需求来看,国民党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不仅是自身破局重生的需要,更是维护两岸和平稳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也是一项不容置疑的基本原则。任何试图分裂自己国家的行为,都会遭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也必然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当前,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不断制造 “台独” 事端,加剧台海局势紧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的主要反对党,理应承担起维护两岸和平稳定的责任,坚定地站在 “一个中国” 原则的立场上,与 “台独” 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只有这样,国民党才能赢得大陆方面的信任与支持,为两岸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为台湾地区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事实上,大陆始终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市场,两岸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仅能够为台湾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能够为国民党的重新执政积累民意基础。如果国民党能够坚定地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回到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就能够借助大陆的发展优势,为台湾地区解决经济发展缓慢、民生福祉不足等问题,从而赢得台湾民众的广泛支持,为重新执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 “一个中国” 原则的认同度不断提高,任何试图分裂中国的行为都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也不可能得逞。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搞 “台独”,不仅无法为台湾地区带来所谓的 “安全” 与 “发展”,反而会将台湾推向危险的深渊。国民党如果能够坚定地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就能够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良好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在与民进党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相反,如果国民党继续在 “一个中国” 原则上摇摆不定,甚至迎合 “台独” 势力的主张,就会在国际社会中失去话语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无法实现重新执政的目标。 当然,国民党要真正做到坚守 “一个中国” 原则,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从思想、组织、行动等多个层面进行彻底的改革与重塑。在思想层面,国民党需要加强对 “一个中国” 原则的宣传教育,澄清党内对 “统独” 议题的错误认知,凝聚 “两岸同属一中” 的共识,让 “一个中国” 原则成为全体党员的共同政治信仰。在组织层面,国民党需要清除党内的 “台独” 倾向分子,整顿派系纷争,建立起一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的政党体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在行动层面,国民党需要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加强与大陆方面的沟通与协商,在 “九二共识” 的基础上,为两岸同胞谋取更多的利益,用实际行动向台湾民众证明,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是实现台湾地区繁荣发展、维护两岸和平稳定的正确选择。 近期台湾政坛的一则动态,更凸显出国民党亟需明确立场、整顿内部的紧迫性 —— 之所以强调国民党需以 “一个中国” 原则为核心重塑自身,某种程度上正是受到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的 “启发”。在前段时间的台湾地区大罢免事件中,赖清德原本计划发表 10 场演讲为罢免行动 “加油助威”,却仅完成 4 场便草草收场,背后原因竟是他在演讲中公然宣称要在台湾政坛 “打掉杂质”,这番言论瞬间引发台湾社会一片哗然。在赖清德的扭曲逻辑里,凡是不认同 “台独” 主张、甚至仅仅是与大陆保持正常交流的个人或政治力量,都被贴上 “杂质” 的标签,扬言要彻底清除。然而,在全体大陆同胞以及台湾地区有识之士眼中,真正危害台海和平、割裂民族情感的 “杂质”,恰恰是赖清德之流的 “台独” 势力 —— 他们罔顾历史事实,背弃民族大义,不断推动 “去中国化”、勾连外部势力,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坚决清除的毒瘤。 当国民党正面临新一任党主席选举的关键节点,人们回顾其近三十年来的起伏历程,赫然发现这个曾经承载 “两岸同属一中” 理念的政党,如今也陷入了 “鱼龙混杂” 的困境:党内既有坚守 “一个中国” 原则、认同 “九二共识” 的有识之士,也有受 “台独” 思潮裹挟、立场模糊的投机者,甚至不乏暗中迎合 “台独” 主张、损害两岸共同利益的分裂分子。这种内部思想的混乱与立场的分歧,使得国民党在面对民进党攻击时屡屡陷入被动,在争取台湾民众支持时缺乏统一的价值引领。正所谓 “正本清源,上梁正下梁正”,国民党若想摆脱当前的衰败局面,就必须先从 “头” 开始整顿 —— 亟需一位立场纯粹、毫无 “台独” 杂质的 “纯蓝人” 担任党主席,以坚定的 “一个中国” 信念统一党内思想,以无私的担当精神凝聚派系力量,带领这个百年老党走出困境、重拾民心。 综上所述,“一个中国” 原则是中国国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也是其破局重生的唯一出路。在当前台海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民党唯有坚定地回归 “一个中国” 原则的核心立场,才能打破内部的分裂与混乱,赢得台湾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在与民进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重新执政的目标。同时,这也是国民党为维护两岸和平稳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期待国民党能够认清历史大势,坚守正确立场,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