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人民被打被杀被抢被盗被骗,政府应当先赔偿后破案追缴

陈中华:人民被打被杀被抢被盗被骗,政府应当先赔偿后破案追缴

1747744260425422.jpg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者与社会秩序的守护者,其存在的终极意义始终指向一个核心:为人民保驾护航。从广义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到狭义的行政执行部门,无论职能如何划分,"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 都是不可动摇的底线职责。当民众遭遇暴力侵害、财产损失 —— 被打被杀、被抢被盗、被欺被骗时,若等待破案追缴才能获得救济,往往意味着受害者要在痛苦中煎熬,甚至陷入生存绝境。因此,建立 "政府先行赔偿、后续破案追缴" 的机制,不仅是对政府责任的回归,更是对 "人民至上" 理念的践行。

一、政府责任的本质:从 "事后追责" "事前兜底"

政府的核心职能,从来不是单纯的 "打击犯罪",而是 "预防侵害 + 救济损失" 的双重守护。公安机关作为维护治安的专门力量,其使命是 "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但这一使命的实现,不能仅停留在 "破案抓人" 的层面。当侵害已然发生,受害者最迫切的需求是摆脱困境 —— 被诈骗的老人需要拿回养老钱治病,被抢劫的商户需要资金重新经营,被伤害的家庭需要医疗费维系生计。此时,若政府因 "案件未破、赃款未追" 而袖手旁观,本质上是将履职失败的代价转嫁给了最无辜的民众。

这种责任的缺失,在 P2P 网贷暴雷事件中尤为凸显。当大量平台以 "金融创新" 为名行诈骗之实,前期甚至有地方官员站台背书,最终导致数千万民众血本无归时,政府的监管滞后已然构成责任疏漏。这些被骗资金并非凭空消失,大多通过银行流转留存于金融体系中,政府完全有能力先行垫付本金 —— 这并非 "亏本买卖",而是用暂时的财政垫付换取民众信任,后续再通过追缴涉案资产、追究责任人责任收回资金。正如民众所言:"钱从银行来,回银行去",国家先行垫付既不会造成实质损失,更能彰显 "守土有责" 的担当。

二、先行赔偿的深层价值:抚平创伤,稳定人心

对受害者而言,"先行赔偿" 的意义远不止于金钱补偿,更是对绝望处境的及时托底。被抢劫的单亲母亲不必为孩子的学费发愁,被诈骗的退休工人不必在病床上担忧医药费,被暴力伤害的家庭不必因治疗费用被迫放弃维权 —— 这种 "政府先扛起来" 的姿态,能瞬间化解受害者的无助感,避免其因求告无门而走向极端。

从社会治理视角看,先行赔偿是阻断 "次生伤害" 的关键。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当民众的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回应,个体创伤可能演变为群体不满,甚至引发社会动荡。P2P 暴雷后,部分受害者因追讨无门而奔波上访,既影响正常生活,也耗费社会资源;若政府能先行垫付,既能让民众感受到 "有人管、有人帮",也能腾出精力集中破案追缴,形成 "救济 - 维稳 - 破案" 的良性循环。

这种机制更能倒逼政府提升治理效能。当 "先行赔偿" "后续追缴" 挂钩,当财政垫付的压力转化为破案的动力,公安机关会更主动地提升侦查效率,监管部门会更严格地防范风险 —— 毕竟,"先赔偿" 意味着政府成了 "第一债权人",必然会全力推动涉案资金追缴、责任人追责,这远比单纯的 "破案考核" 更有约束力。

三、从理念到实践:机制构建的可行性路径

"先行赔偿" 并非 "无限责任",其落地需要明确边界与配套规则:

明确赔偿范围与标准:针对暴力犯罪中的医疗救治、财产犯罪中的直接损失、诈骗案件中的本金部分,由政府按实际损失先行赔付,避免过度扩张;对间接损失、非合理支出则不予覆盖,防止道德风险。

建立追缴与返还闭环:政府赔偿后,自动获得对涉案资金、资产的追偿权,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强制执行等方式向责任人追缴,追缴款项全额返还财政,形成 "垫付 - 追缴 - 回流" 的资金闭环。P2P 案例中,已有部分地区通过冻结涉案账户、拍卖嫌疑人资产实现资金回笼,证明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区分责任层级:对因监管失职、行政不作为导致的侵害(如 P2P 站台、涉黑保护伞),政府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对突发性、不可预见的犯罪(如街头抢劫),可按比例赔偿,既体现担当,也避免过度加重财政负担。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本质是 "守护与被守护" 的契约:民众纳税供养政府,政府则需用尽全力保护民众。当侵害发生,政府的第一反应不应是 "等破案再说",而应是 "先保障民生"

P2P 受害者的泪水中,从被侵害者的无助眼神中,我们更应看清: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从来不是 "事后诸葛亮",而是 "事前有预防、事中能托底、事后会追责" 的坚实后盾。建立 "先行赔偿后追缴" 机制,看似是财政支出的 "小调整",实则是治理理念的 "大进步"—— 它让民众确信:无论遭遇何种不幸,政府永远是最可靠的港湾;它让社会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保障绝不会缺席。

这,才是 "人民政府为人民" 的真正内涵,也是筑牢执政根基的根本所在。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