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任何纠纷应以法院审判为准,武汉大学应撤销对肖某处分

陈中华:任何纠纷应以法院审判为准,武汉大学应撤销对肖某处分

1750486728918257.jpg

一场始于图书馆自习桌前的风波,在近两年的拉扯与喧嚣后,本应随着司法判决尘埃落定,却因多方角力持续发酵。2025 7 25 日,法院一审宣判无法认定武汉大学男生肖某某存在性骚扰行为,驳回女生杨某媛的指控 —— 这一基于证据的司法结论,本是厘清是非的终极标尺,却在两天后因杨某媛的一条动态再度引爆舆论,也让武汉大学当年那份仓促的处分决定,成为悬在肖某某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风波起:一纸举报与仓促处分的连锁反应

时间回溯至 2023 10 月,杨某媛以第一人称发布的举报帖曾如惊雷般炸响网络。她声称当年 7 月在图书馆遭肖某某性骚扰,对方当场承认并写下道歉说明,随帖公布的道歉信因标注了肖某某的姓名、院系等信息,一度让公众倾向于相信举报的真实性。而她口中联系老师维权未果的表述,更让网友对其遭遇倾注了强烈愤慨。

两天后,武汉大学迅速发布通报,给予肖某某记过处分,却对具体行为语焉不详。这份模糊处理的处分,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埋下了更深的隐患。肖某某母亲很快公开回应:肖某某自幼患皮炎,事发时因湿疹复发隔着衣服抓痒,并晒出多年就诊记录与药品凭证;更令人震惊的是,她透露曾向学校提交病例申诉,却被告知处分仅是为给沸腾的舆情降温”—— 一场本应基于事实的校园纠纷,俨然成了校方应急维稳的牺牲品。

代价重:舆论狂欢下的个体悲剧

真相在各执一词中逐渐模糊,舆论却已先于调查失控。肖某某的个人信息被恶意开盒,照片被 P 成花圈、遗像,官二代”“富二代性欺压等不实标签铺天盖地。他从一名普通学生沦为校园里的过街老鼠,被孤立、被嘲讽,一度走到轻生边缘,最终被建议入院治疗,人生轨迹彻底偏离;更令人痛心的是,其爷爷因目睹网络谩骂当场晕倒,半年后不幸离世。而另一边,杨某媛也未逃过网暴,质疑者的持续辱骂让她自称精神崩溃。这场风波里,没有赢家,只有两个被舆论裹挟的年轻人,和一个被撕裂的家庭。

法槌响:司法厘清是非,校方当纠前错

法院的两次开庭,终于为这场罗生门注入了法律理性。法庭审查认为,肖某某的行为无法被认定为自慰,结合其皮炎病史,因瘙痒抓挠的可能性更高,最终驳回了杨某媛的指控。司法判决的意义,正在于以证据为基石,抵御情绪的洪流 —— 但这份迟来的正义,尚未能为肖某某卸下全部枷锁。

判决后,杨某媛多次公开判决书时泄露肖某某身份证号与住址,而她 7 27 日那条通过法考、成功保研、即将美美读博的动态,附带一句肖同学保研会很困难吧的嘲讽,更像一根刺扎进公众心里。网友的愤怒,本质上是对司法已还清白,个体仍遭羞辱的不平:

有人直指核心:法院已判无罪,武大为何不撤销处分?这是对司法权威的漠视,更是对学生名誉的践踏。

有人痛斥校方:降温就随意给学生贴标签,这样的应急处理,毁掉的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时任负责人必须担责。

也有人反思社会心态:敏感异化为苛责,当指控可以轻易摧毁一个人,我们是否都该警惕正义的名义下藏着的暴力?

前路长:从纠错开始,重建信任

肖某某的母亲表示将起诉网暴者,但更迫切的问题是:那份基于舆情压力而非事实的记过处分,何时能被撤销?谁该为肖某某被毁掉的前程负责?

司法已给出终局性结论,武汉大学作为育人机构,更应恪守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撤销处分,不仅是为肖某某恢复名誉,更是学校纠正自身维稳优先于公正错误逻辑的必须 —— 若连学府都屈从于舆论暴力,何谈培养学生对规则的信仰?

这场风波如同一面多棱镜,照出舆论场的冲动与盲目,照出应急管理的短视与代价,也照出诬告的低成本与高伤害。法律划下了是非的边界,但从个体名誉的修复到心理创伤的疗愈,从学校公信力的重建到社会信任的重塑,仍道阻且长。

唯有让每一份指控都经得起证据推敲,每一次处理都坚守程序正义,每所学校都敢于为错误纠错,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肖某某的处分,早该随着法院的判决,烟消云散了。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