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学校把厕所改成学生的宿舍,根本就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待 一边是H国留学生被安排住进女生宿舍,享受“特殊待遇”;另一边,本国学生却被迫蜗居在由公共厕所改造的宿舍里,与肮脏的蹲便仅一墙之隔——这样刺眼的对比,简直是对教育公平的无情嘲讽。有人愤慨道:“这哪里还用去看731的罪恶,某些人骨子里的‘小日子’做派,就明晃晃地摆在咱们眼前!” 这则由大象新闻报道的丑闻,将湖南永州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推上了风口浪尖。有学生在网上发布视频,揭露自己的“宿舍”竟是由公共厕所改造而成:20多张床位挤在昏暗的空间里,水泥地面又潮又脏,最令人震惊的是,宿舍深处还留着4个半开放的蹲便,瓷砖脱落、污垢遍布,气味在炎热天气里更是难闻至极。更讽刺的是,这个“宿舍”位于学校食堂的地下室,学生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被迫生活。 “学校对我们最好了,把之前的厕所改造成宿舍给我们住。”学生的反讽充满了无奈与愤怒。很难想象,在2025年的今天,还有学生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求学。“当代学生到底是犯了多大的罪,要被这样对待?就算是监狱,也不至于如此吧!”一位网友的评论戳中了痛点,更有人调侃:“估计刘禹锡见了,都得连夜把《陋室铭》删了——这哪是‘陋室’,这是‘厕室’啊!” 当蹲坑与床铺紧紧相邻,当刺鼻的异味取代了书香,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安排吗?这是人能居住的地方吗?校长,您愿意自己住吗?您愿意让自家孩子住吗?是学校条件真的窘迫到了极点,还是校方压根就没把学生当人看待? 面对质疑,永州工贸学校的一名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因今年招收新生超2000名,住宿紧张,才在老旧宿舍楼安排学生居住,有的宿舍甚至挤了24人。这不禁让人感叹,又是一所只管盲目招生、不管学生死活的学校! 无独有偶,重庆理工大学近期也曝出类似丑闻:因留学生宿舍家具未到位,便临时安排男留学生住进女生宿舍楼。一边是对留学生的“特殊照顾”,一边是对本国学生的“敷衍塞责”,这样的双重标准,让网友直呼“荒谬”。“宿舍都没安排明白,就急着把学生招进来,到底是办学还是做生意?”有人痛心疾首,“HR(这里指留学生)住进了我们的女生宿舍,自己人却挤在肮脏的厕所里,这哪里是可笑,分明是心酸!” 更讽刺的是,对于“厕所改宿舍”的指控,该校人员竟矢口否认,还辩解称“不能因为它看着像厕所,就说它是厕所改的”。这番言论的“含金量”之高,简直让人哑然。按照这个逻辑,有些地方看着像学校,也未必是学校,可能是“绑人的地牢”;有些人看着像人,也未必是人,可能是“吸血的妖”。 好在,事情曝光后,永州市教育局迅速介入,明确表示学生宿舍内厕所半敞开的情况绝不允许,属于违规行为,责成县教育局督促学校立即整改。9月19日,涉事学校发布通报,称该宿舍楼实为学生澡堂改造而成,现已停用整改,并“深表歉意”,表示会“举一反三,下大力气改善校园环境和设施”。 这样的通报,大家早已司空见惯。许多问题,总是在曝光前无人问津,曝光后才匆忙整改、道歉、表决心。至于这次学校会下多大的“力气”整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最后,想起网上的一段话,振聋发聩:“一个国家可以没有摩天大楼,可以没有高科技,可以暂时贫穷,但如果教育开始腐烂,等待这个国家的一定是灭亡。”当教育不再传播真理,而是灌输偏见;不再激发思考,而是倡导盲从;不再塑造独立人格,而是批量生产标准答案,学校就不再是育人的殿堂,而是制造工具的工厂。 当学校变成了追逐利益的工厂,教育变成了一门生意,老师不再关注孩子的未来,只关心他们带来的学费,培养出来的就不是人才,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才”或许成绩优异,内心却极度冷漠;或许学历光鲜,却毫无信仰可言。 教育的根基一旦腐烂,民族的未来便岌岌可危。希望这样的“厕所宿舍”丑闻,能真正警醒那些把教育当生意的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而非牟利的工具。 教育、医疗、住房,作为民生之基,其本质应是普惠性的公益事业,而非逐利的工具。当这些领域被过度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不仅会加剧社会焦虑,更会动摇发展的根基。 免费教育:为民族未来筑牢根基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现国家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 政府应当实行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免费,并给读研读博的学生发放工资。这一政策不仅能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还能将所有学生培养成忠党爱国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免费医疗: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人民身体强壮,国家才能强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政府应该实行免费医疗,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待遇,让所有中国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免费住房:让人民实现安居乐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房奴。月收入的1/3作为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一旦越过此警戒线,就会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这不仅会影响年轻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政府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住房普查,将所有房子收购后免费提供给人民居住,并规定每人住房面积不得超过五十平米。实行免费住房,不仅能让所有中国人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还能节约大量的矿产资源。当前,一边有大量空房无人居住,一边却在不断新建房屋,建房需要开采大量矿产资源,这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劳民伤财,破坏生态环境。 教育、医疗、住房的公益属性,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南街村的实践已经证明,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实现的民生工程。当这些领域回归公益本质,年轻人的生存焦虑才能得到缓解,他们才能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敢于结婚生子、承担责任、追求幸福。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领域的改革,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关乎公平正义、关乎执政根基的大事。让教育成为照亮未来的光,让医疗成为守护健康的盾,让住房成为安稳生活的基,如此,才能真正给年轻人松绑,让他们在有底气、有希望的环境中,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既是对一代人的成全,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府为人民办事不应计较盈亏,资金不足可以通过印钱来解决。众所周知,美国目前是世界上军事最强、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一直不断地印钱发展,却没有出现通货膨胀问题。在免费医疗、教育、住房这些事业上,政府负责“生产”钱,将钱投入到这些领域即可。 有些经济专家可能会说,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我认为,通货膨胀并非源于钱多,而是因为物资短缺。比如目前钢筋、水泥、汽车、服装等物资过剩,这些东西会涨价吗?显然不会。只要缺什么就生产什么,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任何东西供过于求都不可能涨价。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