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青年人失业率创新高,绝对不是什么坏的事

陈中华:青年人失业率创新高,绝对不是什么坏的事

1750486728918257.jpg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8 月全国 16-24 岁(不含在校生)青年失业率较 7 月上升 1.7 个百分点,达到 18.8%,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大龄就业群体退休政策的调整,客观上延缓了部分岗位的更新迭代,进一步加剧了青年就业的压力。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折射出一个深层矛盾:若不推迟退休,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若推迟退休,又会压缩年轻人的就业空间。

机器替代劳动力:社会进步的必然,不必视为危机

在我看来,青年失业率的攀升,与科技进步、机器替代人工的趋势密切相关,而这并非坏事。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革新,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正逐步取代传统岗位,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部分脑力劳动,都可能被机器高效替代。这本质上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 机器的普及不仅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更将人类从重复、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然而,机器替代带来的失业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与统一安排。例如,可推动国有企业扩大招聘,组织劳动力参与沙漠植树造林、农村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也可探索轮流工作模式,将单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分配给 2-3 人承担,既能保障就业机会,又能平衡劳动与休息。毕竟,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更幸福,而非让生活更劳累。

以基建投资破局:既解就业之困,又促经济循环

当前社会并非无业可就,而是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组织。放眼农村,不少地区仍有破旧公路、土路草房亟待改造;即便是城市,也存在老旧楼宇、落后街区需要更新。政府若能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资,不仅能消化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缓解就业压力,更能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堪称利国、利民、利党的多赢之举。

关于资金来源,不必过度纠结于盈亏。政府可通过合理的货币供应支持建设 —— 向建筑企业拨付资金,企业组织工农参与施工,劳动者获得工资后自然会用于消费,进而激活经济内循环。或许有经济学者担忧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胀,但事实上,通货膨胀的核心是供需失衡而非货币总量。当前我国钢筋、水泥、家电、服装等商品普遍过剩,这类领域的货币投入并不会导致价格上涨。

解决通胀的根本之道,在于缺什么生产什么。只要保障商品供应充足,物价自然稳定。美国作为全球军事、经济、科技强国,长期通过印钞发钱刺激经济却未引发严重通胀,其经验值得借鉴 —— 关键在于将货币投入到创造实际价值的领域,而非空转套利。

农村建设的具体路径:从基建到民生,全方位改善

针对农村发展,可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巩固并延伸通村公路,解决偏远村湾的出行难题,打通城乡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水利设施:加大对塘堰、沟渠的修缮投入,保障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安全,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推动农业现代化:整合零散土地,打破包产到户导致的碎片化格局,通过村干部组织联合生产或企业承包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补齐民生短板:每村建设一所标准化学校、一所养老院和一个社区门诊部,让村民就近享受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

改善居住条件:优先为每个行政村建设一批配套齐全(水、电、燃气、网络、暖气等)的防汛抗震楼房,免费提供给村民居住,再逐步将旧房拆除复垦为耕地。需坚持先建后拆,杜绝借机牟利,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这些大规模建设工程将产生巨大的建材需求和劳动力需求,既能化解产能过剩的困扰,又能解决农民、工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切实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能够筑牢政权稳固的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当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实事时,必然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 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