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对恶意诽谤诬告者依法严惩,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近日,湖北省黄冈市纪委监委通报 5 起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典型案例,再次释放出对恶意诬告 “零容忍” 的强烈信号。据 “遗爱清风” 公众号消息,今年以来,黄冈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联合组织、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扎实开展诬告陷害行为联合治理行动,持续向诬告者 “亮剑”、为干事者 “撑腰”,全力营造革命老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现将 5 起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一、红安县刘某某缠访扰序诬告司法机关 2025 年 1 月以来,红安县上新集镇王家店村村民刘某某明知其债务纠纷案件已由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依法终结,却故意捏造红安县人民法院 “徇私枉法、欺压群众” 等不实信息,反复向各级部门举报。在调查核实其反映问题不属实并多次实名反馈后,刘某某仍通过走访、寄信等方式缠访、越级访,严重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2025 年 7 月 5 日,红安县公安局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十日的行政处罚。 二、麻城市王某某签息诉协议后仍借网炒作诬告 2014 年 2 月,王某某丈夫万某因个人纠纷将他人打成轻伤二级,被麻城市公安局依法拘留。王某某对此怀恨在心,自 2015 年起多次向纪检监察、公安、信访等部门诬告麻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戴某出具虚假伤情鉴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某某为他人贿赂说情等。经核查,其反映问题均不属实,王某某本人也签订了《息诉罢访协议书》。但此后,她仍就同一事项重复上访,并利用网络账号在社交平台持续诬告,引发舆情炒作,造成严重社会影响。2025 年 7 月 8 日,麻城市公安局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 三、英山县孙某因个人矛盾捏造事实网络举报 2025 年 5 月,英山县温泉镇鸡鸣社区孙某因个人矛盾对金家铺镇派出所辅警王某某心怀不满,凭空捏造王某某 “帮村民探望看守所家属时索要 2 条香烟” 等情节,多次通过网络向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意图使王某某受责任追究。经调查核实,孙某反映问题完全不实,其本人也承认捏造事实诬告陷害。2025 年 6 月,英山县公安局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 四、蕲春县黄某某借网络虚假信息敲诈勒索 2024 年 3 月,蕲春县横车镇拢船头村群众黄某某在抖音平台多次捏造 “蕲春县林业局局长田某与缉查大队队长张某纵容乱砍滥伐百年香樟、玩忽职守破坏生态” 等虚假信息。调查证实,其反映问题不属实,且黄某某存在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事实、借舆情敲诈钱财的违法意图。2025 年 6 月,黄某某被蕲春县公安局依法拘留;7 月,蕲春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对其批准逮捕。 五、武穴市原村支书匿名诬告泄私愤 2025 年 6 月,武穴市田镇办事处马口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某某因拆迁补偿诉求未获满足,对武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胡某某怀恨在心,以匿名形式向中央巡视组、省委巡视组及纪检监察机关多次诬告胡某某 “借粉尘污染管控之机,通过运输车辆通行证收取管理费 80 万元”。经核查,该问题完全不实,王某某意图通过捏造事实损害胡某某政治名誉与干部任用前景。2025 年 6 月,武穴市公安局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 上述案例中,有的对司法结论不满借举报干扰司法,有的造舆情敲诈勒索,有的因诉求未满足恶意损害他人权益。此类行为严重破坏政治生态、污染社会风气,不仅浪费执纪执法资源,更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必须依法严惩。 近期两起社会事件更凸显诽谤诬告的沉痛危害:河南周口一名妇产科医生因不堪长达七个月的网暴坠楼身亡,而这场网暴源于家属在医疗纠纷中未经查证便在网络片面曝光、煽动舆论;74 岁演员刘晓庆被举报涉嫌偷税漏税,经税务部门核查未发现涉税问题,但不实举报已对其名誉造成负面影响。两起事件虽背景不同,却共同指向同一问题 —— 诽谤诬告在网络空间的肆意蔓延,正成为侵蚀社会秩序的 “毒瘤”。 在周口医生事件中,三起医疗纠纷本可通过专业鉴定、法律诉讼解决,家属却选择在网络发布片面信息:产妇羊水栓塞获救后因重男轻女观念抹黑医生,顺产风险事件放弃法律途径转而 “网络闹大”,孩子两年后确诊脑瘫未做鉴定便直接归责医生。这些信息经网络发酵形成网暴洪流,最终将医生推向绝境。而刘晓庆被诬告事件中,无证据举报不仅占用税务资源,更让当事人承受名誉压力与社会误解。 诽谤诬告绝非 “言语自由”,其危害触目惊心:个人层面,被诬告者遭遇名誉诋毁、精神摧残,甚至如周口医生般付出生命代价,职业发展也可能因此受阻;社会层面,此类行为扰乱信访秩序、浪费公共资源,在医疗、经济等领域破坏专业信任体系,让理性沟通渠道失效。 我国法律早已明确对诽谤诬告的规制:《刑法》规定,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其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民法典》亦明确网络用户、平台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需承担侵权责任。对恶意诬告者依法追责,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守护社会底线的应有之义。 遏制诽谤诬告需多方协同发力:执法部门要建立 “快查快处” 机制,对网络诬告、恶意网暴线索迅速核查,依法严惩造谣传谣者,形成法律威慑;互联网平台需强化主体责任,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诬告谣言识别模型,及时拦截攻击性内容,对违规账号依规处置;更要加强公众法治与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公众理性辨别信息,不盲从、不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守住 “不信谣、不传谣” 的底线。 周口医生的悲剧与刘晓庆被诬告事件,是对社会的深刻警示。唯有以司法之剑斩断诬告链条,以制度之盾筑牢网络防线,才能让法治阳光照亮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还公众一个清朗、理性、有序的社会环境,让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