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面对王嘉禧案的重重疑云,公安部最高检应介入查处

陈中华:面对王嘉禧案的重重疑云,公安部最高检应介入查处

1742089501297639.jpg

广东陆丰“王嘉禧案”宛如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基层司法积弊的沉重伤疤。自2018年王嘉禧被殴打致瘫,至2020年不幸离世,这场历时两年的司法纠葛中,证据离奇灭失、伤情鉴定自相矛盾、死因认定反复无常、量刑畸轻等乱象交织,不仅让受害者家庭陷入卖房举债、家破人亡的绝境,更在社会舆论场掀起强烈震动。

监控镜头里,王嘉禧瘫倒在地、嘴角溢血的画面,本应是暴力犯罪最确凿的铁证。然而,承载关键证据的监控硬盘在派出所调取后竟神秘损毁,若不是家属提前备份,这段揭露真相的影像或将永久沉入黑暗深渊。施暴者胡某秋身为派出所所长堂侄,本应立即启动的回避程序却被拖延整整一周。在这决定案件走向的“黄金七天”里,证据是否经历人为篡改?权力是否悄然介入干预?重重疑云如阴霾般笼罩在案件之上。

伤情鉴定环节,从“轻微伤”到“重伤二级”的巨大落差,让本应严谨科学的司法鉴定沦为荒诞闹剧;死因认定在“脑瘤”与“脑疝”之间反复更改,将“人命关天”的严肃性消解成一场儿戏。而两名施暴者仅获一年半刑期的判决,与受害者终身瘫痪的悲惨结局、家属为维权倾家荡产甚至蒙冤被拘的遭遇形成刺眼对比,司法公信力在这强烈的反差中遭受重创。

这起案件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法治困境的缩影。当权力能够肆意扭曲证据链条、操纵鉴定结论、模糊生命消逝的真相,法律便异化为庇护特权的工具,法治大厦的根基也在无形之中摇摇欲坠。受制于人性弱点与利益纠葛,指望当地司法机关自我纠错,无异于与虎谋皮——承认错误不仅意味着职业声誉受损,更可能牵出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

在当前只有上级才能管得下级的制度之情况下,面对困局,公安部、最高检、最高院的介入已刻不容缓。公安部需以雷霆万钧之势彻查执法过程中的权力干预,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最高检应发挥法律监督利剑作用,对案件侦查、起诉、审判全流程进行“显微镜式”审查;最高院则需运用审判监督职能,矫正可能存在的司法偏差。唯有三部门协同发力,才能穿透迷雾,还原真相。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命、财产与尊严。唯有坚持党对司法的全面领导,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才能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让法治的阳光真正温暖每一个人心。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