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医院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陈中华:医院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1750486728918257.jpg

从检验科主任的巨额贪腐,到民营医院的套路诊疗;从新生儿感染的悲剧,到制度防线的层层失守……当前医疗领域的种种乱象,已彻底突破行业伦理底线,严重侵蚀社会公平与民生福祉,到了必须用猛药、出重拳的危急关头!

一、三甲医院之殇:集体受贿与耗材造假的黑金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这家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曾曝出一起持续近十年、震惊全国的案中案。一条由企业造假+医生受贿+医保骗保构成的完整黑色利益链浮出水面。

涉事企业凯利泰瑞特医疗科技公司为牟取暴利,在骨科手术中系统性造假:实际使用低价耗材,却在结算时贴上伪造的高价产品合格证,甚至将手术剩余连接杆回收重复计数,骗取医院采购款超1700万元。

为打通关节,该公司以销售额30%–40%的比例作为回扣,向18名骨科主刀医生行贿总额高达2271.9万元。回扣输送方式极其隐蔽:小额用信封,中额用快递,大额则藏在牛奶盒中。最终,医院被重罚近6000万,企业负责人获刑11年余,但18名受贿医生的追责情况却未完全公开,执法是否一视同仁的疑问,依然高悬。

二、腐败蔓延之痛:从科室到高层的塌方式沦陷

医疗腐败已呈现出系统性、塌方式特征。20242025年,贵州省医疗系统掀起反腐风暴,多名高校附属医院一把手及高层密集落马。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院长梁贵友,在16年间利用药品、设备采购等职权,非法收受财物2167万余元。其忏悔画面被录入反腐专题片,警示后人。同期,贵州省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刘健、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武卉等多位三甲医院掌舵人也相继被查。

这些落马者多在医疗系统深耕数十年,从科室主任一步步晋升至院领导,构建起覆盖采购-销售-诊疗全环节的腐败网络,最终导致医疗资源错配、百姓看病负担加重。

三、底线失守之恶:恶魔医生刘翔峰案警示录

20241031,湘雅二医院医生刘翔峰案一审宣判。他因故意伤害罪、受贿罪等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

法院查明,他为牟取额外手术费,竟夸大病情、虚构病征,对6名本无需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导致5人重伤致残,1人轻伤。 此外,他还收受巨额回扣,非法侵占手术耗材。

我认为: 刘翔峰的行为已远超普通医疗过失,是系统性、恶意地践踏患者权益与医学伦理。其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完全符合《刑法》中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情节。如此判决,恐难以抚慰受害者及其家庭承受的永久性创伤,司法理应亮剑,彰显生命尊严不容践踏的法治红线。

四、乱象根源:权力失监、逐利冲动与制度空转

腐败病灶深植,权力寻租无孔不入
医疗腐败已形成关键岗位集中、利益链条固化的恶劣生态。设备采购与耗材供应成为重灾区,仅2025年初,全国就有10名检验科主任被查。更有医院一把手在前脚主持反腐会议后,后脚便应声落马,上演现实版两面人生

过度医疗泛滥,逐利之心取代仁心仁术
在部分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异化为以收益为中心。黄石博仕肛肠医院被查病例中,过度医疗比例高达90%,手术率远超正常水平。在按项目收费旧模式与低违法成本的双重驱动下,患者的健康和钱包成了待宰的羔羊。

制度形同虚设,监管缺位酿成悲剧
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新生儿感染致死事件,到国家卫健委通报中占比47%的绩效问题,都暴露出内控真空监管弱化的系统性漏洞。医院自查自纠无异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难以形成有效约束。

整治之道:唯有刮骨疗毒,方能重建信任

面对沉疴痼疾,零敲碎打的修补已无济于事,必须实施制度、监管、问责三位一体的全链条治理:

制度重构,以支付改革扭转逐利机制:全面推行DRG/DIP预付制,让医院从多开药多赚钱转向优疗效控成本。同时,将收受红包、回扣明确纳入受贿罪,彻底堵死以纪代法的后门。

监管升级,用穿透式审计打破信息黑箱:强化飞行检查,对整改不力的医院果断暂停医保支付资格。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从采购到诊疗的全流程监控。

问责到底,以终身禁入震慑后来者:对涉腐医务人员,必须依法严惩、坚决吊销执业资格并实施行业终身禁入。让违法成本远超获利空间,才能彻底斩断利益链条。

医疗,关乎生命,关乎民心。医生收受红包,必须按受贿罪论处!绝不能再让医院自查自纠,以纪代法、以罚代刑!唯有法律真正亮剑,监管切实到位,问责落到人头,才能荡涤污秽,还医疗系统一片清朗天空,重建那份至关重要的医患信任。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1760047694566285.jpg

QQ图片20250810051809.jpg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