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深化“能上能下” 改革,推行 “实绩晾晒” 制度

陈中华:深化能上能下改革,推行实绩晾晒制度

1747744260425422.jpg

十五五新征程承载着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重使命,而躺平式干部的存在正成为政策落地的中梗阻、党群关系的隔离墙。这类干部的危害绝非个体懈怠,而是对执政根基的系统性侵蚀:

政策空转消解发展动能:从口号式躺平的会议落实到陀螺式躺平的被动执行,改革举措在推诿扯皮中悬而未决。某基层调研显示,一项乡村振兴补贴政策因干部选择性躺平,将复杂的农户核实工作搁置半年,导致 37% 的受益对象未能及时获助,直接影响政策公信力。

民生脱节动摇信任根基:当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遭遇佛系式躺平,惠民政策便沦为纸上福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出,这类干部对民生诉求充耳不闻,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弱化,长此以往将动摇群众对干部队伍的信任。

生态恶化引发连锁反应: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风气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浙江某地曾出现主动担当干部因探索失误被问责,而躺平者无错绩获提拔的反常现象,导致次年干部主动申报改革项目数量下降 42%

根源深挖:四重枷锁催生躺平心态

躺平式干部的滋生是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能力素质与制度机制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核心症结可归结为四大枷锁:

动力枷锁:初心迷失与价值错位

部分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将为人民服务异化为为岗位混日子。更有甚者因晋升渠道不畅,自认一眼望到头而选择坐等到站,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弱化。某省组织部门调研显示,45 岁以上基层干部中,38% 存在晋升无望便躺平的消极心态。

责任枷锁:洗碗效应下的风险规避

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罚机制,让干部陷入怕担责的困境。浙江纪检监察机关发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领域因问责泛化,62% 的基层干部坦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愿错过发展机遇也不愿承担风险。

能力枷锁:新挑战前的本领恐慌

面对数字化改革、跨领域治理等新任务,部分干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以躺平掩盖能力短板。杭州某开发区曾因干部不懂跨境电商政策,导致 3 个外资项目流失,暴露了能力不足引发的履职缺位。

制度枷锁:激励约束的双重失衡

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容错机制缺失让干部畏首畏尾。江苏淮安市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后发现,70% 办不成事项源于部门权责不清、干部无容错空间的制度性障碍。

破局之道:三维发力重塑干事生态

破解躺平困局需坚持标本兼治,通过思想淬炼、能力提升、制度保障构建不想躺、不敢躺、不能躺的长效机制:

(一)思想铸魂:激活内生动力总开关

常态化初心教育:将使命教育融入三会一课,通过身边躺平案例警示”“实干典型宣讲双向引导。浙江萧山通过廉政夜校每月剖析 1 例躺平案例,使干部躺平苗头性问题下降 58%

精准心理疏导:针对晋升瓶颈干部开展职业新坐标谈心谈话,建立老带新帮扶机制,破解发展无望便躺平的认知误区。

(二)能力强基:锻造担当作为铁肩膀

靶向赋能培训:围绕十五五重点任务开设数字化治理、风险防控等专题课程。杭州上城区联合高校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季,使 83% 的参训干部实现从不会干到善于干的转变。

实践淬炼平台:选派干部到重大项目、基层一线淬火,建立任务清单 + 成效评估机制,将攻坚实绩与考核晋升直接挂钩。

(三)制度固本:构建严管厚爱生态圈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深化干部能上能下改革,推行实绩晾晒制度。浙江临平区通过月度考评、季度排名、年度末位调整,今年已调整不适宜岗位干部 19 名,打破铁交椅惯性。

精准实施容错纠错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清单化明确容错边界。浙江出台 21 种可容错情形,今年已对 89 名干部容错免责,其中临平区为企业服务容缺办理干部容错案例,被作为典型推广。

强化正向激励保障

建立实干积分银行,积分与评优、晋升直接挂钩;同时严查诬告陷害,杭州 5 年为 1097 名干部澄清正名,释放为担当者担当的强烈信号。

以实干托举执政根基

十五五新征程的考卷,需要以实干作答。破解躺平顽疾既要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制度积弊,更要营造为干事者撑腰的组织温度。当思想引领拧紧总开关、能力提升补齐本领差、制度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干部队伍必将焕发新活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执政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1760151327563029.jpg

BBD280B3BA84E5DE9D8B974DE74EB11A.jpg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